6月21日,正逢夏至,热浪袭人,浮法玻璃厂广大干群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战高温、抗烈焰,齐心协力更换已使用一年多的卡脖深层水包。 当天上午8点半,在浮法玻璃厂窑头前,一股股热气不断从拆掉挡火砖后的炉门中汹涌而出,炉门前温度甚至达到了一百多度。该厂早中晚三班人员加上辅助部门、机关后勤人员和厂班子成员共计80余人,在熔炉南北两边,按照各自分工迅速行动:一部分人将提前制作的水包和氧气罐等运至熔化工段;另一部分人先对卡脖电机进行点动,并检查是否能正常启动;接着,穿着厚厚保温棉衣的保窑人员,和钳工一起,开始拆卸深层水包锅炉外的固定装置。 炉口内通红的烈焰是熔化的玻璃液,即使相隔10多米远,但只要在车间中待一会,背上就渗汗。当深层水包从锅炉内部慢慢提升到可安全抽出的位置时。“一二三!用力!”车间主任刘志铭一声号令,几十名工人分别站在窑炉两边,一起用力,呼地抽出两个深层水包,带出的黄红玻璃液滴在炉口前地面,灿亮了整个炉口,一股热浪腾地扑面而来。记者本能地闪退几步,躲避热浪的突袭,即使如此,仍然被热浪熏得一阵头晕。换出的水包,则被工人迅即用水冲喷降温,瞬间腾出一大团白雾,发出“滋滋”的声响,时间很短,那一瞬间却摄人心魄。与此同时,全副武装的保窑工爬上卡脖顶部,对卡脖吊墙与矮碹间缝隙进行密封作业。 顾不上休息,众人赶忙将旧的深层水包拆下,换上刚制作完毕的“新鲜”深层水包……只为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不影响产量。而现场所有人浑身衣物早已被汗水浸透,不少人还出现了轻微的头晕现象。该厂工会工作人员及时送来西瓜、凉茶、绿豆稀等防暑饮品,为大家排暑降温。“等我们休息一两个小时,还得更换锅炉闸板,争取一天内完成。”刘志铭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卡脖深层水包技术尚属新技术,能够加强玻璃液对流,既能节能降耗,又能起到降温作用,对于锅炉运行至关重要。以往使用卡脖水包时,每个子班交接班时都需更换1次,程序十分繁琐,既耽误职工每天正常上下班,又浪费材料。而在使用深层水包后,每年只需要集中人力更换1次,就能保证1年正常使用。深层水包系由该厂自行制造,电焊工按照设计图纸,利用电焊机对80毫米方管进行点焊定位,然后再“缝合”在一起,接着用打压机检测是否会漏。制造过程焊接技术含量较高,也为厂里节约了不少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