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温度最高达1600℃的火焰上方能不能进行技术攻关?这个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问题,浮法玻璃厂联合车间熔化工段却做到了。
“这里好像有透火!”一天,浮法玻璃厂巡检人员在熔化工段小炉后平碹巡检时,发现一丝异常。他们走近仔细观察,却发现是一个熔洞。原来,熔窑小炉部分为上窑期保留利旧部位,锆刚玉砖经过热冷交替易产生裂纹及炸裂,在使用近10年时间后,小炉不堪重负,南3#小炉后平碹因部分砖材炸裂掉落后产生了熔洞,且旁边的砖体也有部分下沉。“如不及时修补,不仅损失热量,而且熔洞会越来越大,甚至会烧损钢结构,严重威胁安全生产。”联合车间二支部书记林萍告诉记者。
面对该问题,从工段至厂领导都十分重视。厂里首先请来焊补公司。焊补公司查看情况后,报价12万元,5天补好。厂里又请来窑炉热补公司。热补公司建议进行补料或补砖。为节省开支,该厂决定自行尝试热补,这在厂里还是“头一遭”。
“一开始我们并不知熔洞大小,做了两个方案,一是卡砖,二是吊砖。后来发现熔洞有320mm×95mm大,卡砖受力不稳,于是改用了更为复杂的吊砖方案。”该项目提议人、技术员陈勇新说。
要自行热补,找到合适的砖材是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此部位火焰温度最高达1600℃,要求耐火材料的耐火度要高,热震性能要好,遇热不易炸裂。而厂里现有的硅砖、锆钢玉砖等砖材都满足不了要求。为此,全厂干群积极想办法,经多方打听,最后在别处找到了合适的锆英石砖,并将砖材按要求加工成契形待用。
砖材找到了,但是操作空间小、温度高,怎么办?热补当日,在临时采取压火风机压火的辅助下,他们首先做好临时吊砖装置,并用钢夹吊好砖,砖重60斤,戴上钢夹后重达150斤。然后林萍、陈勇新带领2名保窑工身着专业防火服,来到熔洞上方进行热补。站在熔洞口,虽然是专业人员,但直射出来的火焰一点也“不留情面”,他们即刻就全身汗湿,整个人就像在“炼丹炉”里炙烤,坚持不了10分钟就得换人。为争取时间,他们动作麻利、行动迅速,待残砖处理干净,迅速通过简易吊装装置将替补砖材输送到精准部位对接,再用热补料进行密封。整个操作顺畅连贯、一气呵成,一天内就热补到位,也没影响产质量。“到现在为止,热补已经7个月了,效果非常好,未发生透火现象,而且节约了不少资金。”林萍告诉记者。该项目也在萍矿集团2022年度“五小”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他们后续还不断地在实际工作中锤炼技术,先后热补了3次小炉,最大的热补熔洞大小为320mm×200mm,为首次热补面积的2倍。据统计,通过近两年的热补,他们累计为厂里节约资金近百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