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迎来伟人毛泽东同志130周年诞辰。在此,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缅怀毛泽东同志在安源的丰功伟绩。 一、确定了安源为湖南湘区支部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区域 1921年秋,肩负着一大使命的中共湖南支部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毛泽东,来到安源实地考察。他走访了工人餐宿处、火车站、制造厂,并下到矿井了解工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看到安源工人在极差的环境下工作,并深受资本家、工头的剥削和压迫,他感到震惊和愤怒,也感到安源工人反抗性如干柴烈火……经过近一个星期的调查走访,毛泽东认定安源是“工人运动可能很快开展的地方”,决定把安源作为湖南湘区支部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区域(之后,在中共三大、四大、五大期间,安源的朱少连、朱锦棠都作为中央委员身份派驻湘省和安源)。 二、发动和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并取得完全胜利 是年冬,毛泽东又和李立三等来到安源进行调查研究,商议组织工人团体的事宜,并由李立三常驻安源指导一切。 李立三到安源后首先办起了职工子弟学校和职工夜校,又先后成立了中共产业工人第一个党支部(安源路矿支部)和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从此,安源工人组织起来了,安源这面旗帜树立起来了,安源工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922年9月14日,在安源党组织的领导下,为了“增加工资,改良待遇,组织团体”等要求,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了。遵照毛泽东“哀而动人”策略,提出了“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罢工口号。经过五天的罢工斗争,取得了签订十三条协议的完全胜利。刘少奇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略史》中做了绝妙的概括:“这一次的罢工,共计五日,秩序极好,组织极严,工友很能服从命令。俱乐部共计用费计一百二十余元,未伤一人,未败一事,而得到完全的胜利,这是在幼稚的中国劳动运动中绝无而仅有的事。”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党领导的这次大罢工胜利,使安源工人阶级第一次有组织地走上中国革命的大舞台,也显示了安源工人特别能战斗。正如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祝贺安源罢工胜利的函中所说:“诸工友这次的罢工,敝部已经看见了诸工友是很有战斗能力和组织能力的……” 三、培育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面精神旗帜——安源精神 这次震惊中外的大罢工,有13000多名工人参加,1922年9月18日的《安源路矿工人上工宣言》中高度评价了安源路矿工人的革命斗志:“我们这次罢工的‘秩序、齐心、勇敢’,要算是我们神圣精神的表现。”这就是我们党第一次总结、归纳一个工矿企业工运经验和革命斗争的精神——安源精神,树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面精神旗帜。 安源精神,不单是安源工人的革命精神,还是全国整个产业工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初期工人运动这一阶段的工人革命斗争精神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领导和创建了中国的“小莫斯科” 1.支援全国各地工人运动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一直以实现工人阶级“全阶级的解放”为己任,在大罢工胜利后,先后帮助永和煤矿、株州转运局落实13条协议,派员组织水口山工人运动,参与筹建汉冶萍总工会、粤汉铁路总工会、湖南全省和全国铁路工团联合会,尽其所能支援湖南和全国各地工人运动。 1923年“二七”惨案后,俱乐部还无私援助在工运低潮中坚持斗争的各地工会:支援京汉铁路各工会;每月定期向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粤汉铁路总工会、汉冶萍总工会提供活动经费,援助困难工人。五卅惨案后,还派游艺股长肖劲光携800元赴上海表示慰问和援助。 2.工人教育事业大发展 大罢工胜利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对工人教育进一步加强。除要求对青年工人“实行强迫教育”外 ,还把工人游艺娱乐等活动列入工人教育事业范畴。随后劳动童子军、妇女职业部也相继成立,并纳入安源工人教育中。1924年底,安源党团两地委联席会议决定合组“安源工人教育委员会”,使安源工人教育进一步系统化,工人游艺体育活动也更加活跃。肖劲光回忆说:“我在安源工作的这一年,主要是做宣传工作…… 我们经常把青年工人组织在俱乐部中,通过唱歌、演戏、学文化、搞各种娱乐活动,向他们灌输革命思想,将青年工人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安源,我还组织了足球队,教育青年工人踢足球。” 据统计,俱乐部共开办学校7所、工人读书处16个、工人图书馆1个,在校学习的工人不少于1500人,在校学生2000多人。而俱乐部教育经费最高达到15000元,占部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3.俱乐部经济事业大繁荣 工人消费合作社、劳动介绍所、故工抚恤会是俱乐部经济事业的三大项,并以消费合作社为重点。罢工前,为吸引工人加入俱乐部,以“创办消费合作社可买便宜货”为口号,1922年7月创办了工人消费合作社。为此,“加入俱乐部者因是渐众”。罢工胜利后,消费合作社由原设在夜校里的一个点,扩展到老后街及新街等多个营业部,以老后街合作社为主。为更好地减轻工友生活负担,更多地让部员获得利益,充实合作社资金,消费合作社还扩充了股票,印发了铜元票及纸币,还提倡工人储蓄。1923年2月老后街合作社开业后,营业额颇形发达:每月销大米、食盐、食油、煤油、布疋、器用售货总额近1.3万元,兑换洋2万元,还代售《向导》《新青年》《工人周刊》等革命书刊。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和开展的兑换银钱业务、工人储蓄以及货币的发行,是我党金融事业的最早尝试。而安源劳动介绍所、故工抚恤会工作,体现了俱乐部“保护工人的利益,减除工人的压迫和痛苦”的宗旨。 4.建立了苏俄政权式工会组织 在领导工人进行斗争、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和经济事业的过程中,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组织进一步健全起来。1923年8月,俱乐部代理总主任刘少奇强调工会组织发展的两条基本原则:一是“由极小的基本组织而至于极大的阶级组织”;二是“采取民主的集权制”。基于这种原则和指导思想,俱乐部采用俄罗斯苏维埃政权组织模式进行组建。 代表会议制度是:每个十人团选十代表一人,每十个十人团选百代表一人,每个工作处选总代表一人。由全体总代表组成最高代表会议,为俱乐部最高决议机关;由全体百代表组织百代表会议。百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总主任和窿内主任、窿外主任、路局主任,组成主任团,为各级代表会议闭会期间俱乐部的最高机关。经最高代表会议通过,由主任委任各股股长和委员;由各股股长和主任团组成干事会,为俱乐部的办事机关。中共工人运动活动家邓中夏高度评价:“这种组织,可说是议会制与苏维埃制的混合组织……当时该矿全体工人是完全组织在一个严密系统之下。” 5.工人自治使俱乐部凝聚力不断增强 由于罢工的胜利,工人中产生了一种虚骄之气,不守规矩、贪图安逸、嫖赌斗殴成风,对俱乐部的生存和发展危害极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俱乐部提倡工人自治,制定自治条规并贴出告示,要求工人遵守正当的厂(矿)规,服从工头职员的正当指挥。并禁止工人赌博斗殴,派俱乐部干部到各工人餐宿处巡查,又指定各工作处总代表为禁赌员,发现赌博斗殴,轻者由俱乐部处罚,重者送警察局处理。针对部员中及部员与外人间所发生的纠葛纷争,俱乐部于1923年5月间成立裁判委员会,制定《惩罚规则》。此后,工人中所有各项交涉,矿局工头职员等皆不能解决,必待俱乐部的裁决方能解决。俱乐部一方面能使工人自治,一方面能解决工人间之纠纷。 6.建设了全国最大和产业工人最多的地方党组织 “二七”惨案后,全国工运处于低潮,而“硕果仅存”的安源工人运动却坚持继续发展,好似工人的“世外桃源”。其间,安源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1924年12月间,安源党组织迅速发展,党员人数由1924年5月的60人猛增到约200人,使安源党员占当时全国党员总数的五分之一,成为全国最大和产业工人成分最多的地方党组织。 7.创办了安源党、团地委党(团)校 1924年,在中共中央执委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蔡和森,团中央局常委、宣传部主任兼学生部主任恽代英和中央执委、特派员林育南的指导下,安源党、团地委决定合办党校(亦为团校)。这是当时全国第一所中共地方党校。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1924年5月……我们党成立了两所最早的党校——安源党校、北京党校”。 五、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为反击蒋介石及其右派的反革命政变,中共八七会议决定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 1927年9月初,中央特派员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召开了秋收起义军事会议,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安源工人为第二团),并第一次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由此,5000多名安源工人参加工农革命军和红军,造就了杨得志、韩伟、刘先胜、晏福生、唐延杰、丁秋生、吴烈、幸元林、王耀南、罗华生、罗桂华、熊飞等一大批我党我军的高级将领和领导干部,让安源煤矿成为“将军矿”。 安源,是毛泽东早期从事工人运动的地方。安源工人运动的成功经验,揭示了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智慧结晶。毛泽东作为当时湖南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人,为开辟安源工人运动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他曾8次来安源,尤其是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期间,他亲自制定“哀而动人”的罢工斗争策略,使罢工斗争在正确的道路上顺利进行。当全国工运处于低潮时,他又及时为安源党组织指明了“弯弓待发”的长期斗争方针,使安源成为中国的“小莫斯科”。而1927年9月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中,在毛泽东领导下,首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鲜红旗帜,一支新型革命军队横空出世,逐渐汇聚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红色铁流,由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新的革命道路。 可以说,安源之所以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和秋收起义的策源地、主要爆发地,与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