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这么一个小零件,它治好了两台大桁车的‘老毛病’,功劳可不小!”在浮法玻璃厂碱库车间,两台单梁桁车正提着沉重的原料来回运转,原料车间主任彭云向记者展示着手机里一张设备照片——一个小小的定位轮卡在电动葫芦附近的轨道中,言语中满是自豪。 这样一个小零件,究竟有什么“魔力”呢? 纯碱是玻璃生产的重要原材料,200多吨纯碱每天必须从该厂碱库车间运送到原料加工库进行配料,而碱库车间的2台单梁桁车便承担着这一重任。因为运送量大、使用年限长,桁车的电动葫芦行走路轨磨损严重,导致电动葫芦启动轮、丛动轮擦边严重,影响桁车的安全性与平稳性。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该厂技术员先后咨询了桁车生产厂家、其他生产单位,得到的结论只有一个:更换主、从动轮。 但是,这个办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新的零件装上一段时间后,同样问题还会出现。纯碱运输量大的时候,一个月就要更换一次主、从动轮,且不说每次更换需花费1000多元,频繁的维修也影响车间的工作效率。原料车间的员工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给企业减轻负担,他们翻阅了大量资料,决定自己动手,攻克这个困扰了他们多年的技术难题。 于是,原料车间迅速组建了一支由彭云牵头,华远萍、王勇、邬自龙、柳智、文学等组成的攻关团队。他们尝试在从动轮上安装可调节横向定位轴承,希望能够解决从动轮严重擦边的问题。由于没有前人经验可借鉴,他们只能一点一点摸索,从定位轮的材料选择,到安装的位置,都需要一点点调整、修正。在经历了几次修改后,2023年5月7日,一个凝结了团队心血的定位导向轮终于安装成功。令人欣慰的是,这个材料成本仅需300元的“小零件”安装以后,桁车至今未更换主、从动轮。 别小看这么一个小零件、小革新,自从有了它,小车行走啃轨的现象没有了,起吊碱吨袋的斜拉安全隐患消除了,更换备件的资金省下来了,我们工作的效率也提高了!”原料车间员工为攻关团队竖起大拇指。给电动葫芦加装定位导向轮这一项目,也在萍矿集团“五小”活动中荣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