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普通的施工员成长为经验丰富的优秀总监,今年39岁的张勇已在同济建管公司工作了13个年头。他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监理事业,用辛勤的汗水、负责的态度、实干的作风,铸就了一个个优质工程。 笃学不倦,提升素质见成效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是适应竞争的关键。张勇自2011年入职同济建管公司以来,看到了前辈们的优秀业绩,深知自身的不足,在心里暗下决心:“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他认为自己的首要目标就是拿到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于是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每周、每月需熟悉哪些章节,一一明确。一有空闲,他就手捧专业书籍,汲取知识养分。清晨和晚上较为安静,他便早上提前半小时起床,夜晚晚睡一小时,沉浸式地深度学习。 得偿所愿取得心仪的证书后,他又明确了下一个目标——拿下一级造价工程师证书。造价工程师考试涉及知识点广泛,他备考了3年,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不断给自己加压,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查漏补缺,针对易错题反复进行练习,直到完全掌握知识点。 在此过程中,张勇也不时接到新的任务,需要在不同的城市奔波,有时学习也不得已中断,等工作告一段落再次拿起书本时,已找不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但他没有放弃,在最短时间内调整好学习方法,克服懈怠情绪,最终“再下一城”。他还不断学习管理技能,积极参加培训、阅读书籍、与同行交流,逐渐掌握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法,已连续三年被评为公司优秀总监,今年还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严谨负责,创优工程结硕果 随着时间的沉淀,张勇愈加感知,每一项工程都关乎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乎着企业的发展,容不得半点马虎。他一丝不苟地履行自身职责,特别是在安全、质量、进度三大环节上进行严格把控,每天深入项目一线,认真辨识危险点,制定详细防范措施,提前做好预防。并建立日常巡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即刻组织整改,形成闭环管理。质量方面要求大家严格履行“三检”制度,从材料进厂抓起,确保每一道工序质量达标。他还积极统筹安排,把握好施工进度,结合项目总体目标认真审核进度计划的合理性、可行性、可操作性。面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他及时跟进,动态调整督促,保障总体项目目标进度不受影响。正是他严谨负责的态度,监理的多个项目获得省、市标准化示范工地称号。 然而在项目一线,少不了要处理各种难题,面对“烫手山芋”,他从未退缩,总是千方百计解决。在负责一个大规模的商业广场项目时,因项目紧临城市主干道和居民楼,施工难度大,安全质量要求高,还不时收到施工噪音大、扬尘等问题的投诉。他召开协调会,组织监理人员进行交底和严格巡查,督促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在施工地设置围挡,安装降尘设备。面对周边居民的投诉,他认真倾听,合理解释,安抚居民情绪;又想办法解决施工带来的不便,采取错峰施工方式,尽最大努力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最终出色完成了项目建设。 奋楫向前,心系大家舍小家 张勇是萍乡本地人,却长期奔走在各地,从市内到市外,从省内到省外,离家的脚步越来越远,即使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他也从未打“退堂鼓”。炎炎夏日,他顶着高温酷暑在工地上穿梭;寒冬腊月,他冒着刺骨寒风坚守岗位。他监理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项目,从县医院迁建项目、安置房项目、学校宿舍楼工程、标准厂房到光伏发电项目等,这些项目跨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领域,他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迎接每一个挑战,不仅为团队带来了荣誉,也给企业创造了价值。 长年在外奔波,与家人聚少离多,两个儿子分别8岁、4岁,作为父亲的他,错过了孩子们许多成长的经历——第一次叫爸爸、第一次学走路、第一天去幼儿园……每当回想起这些,他的心里就有几分酸楚。也正因为这样,他更加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刻,给予孩子们更多陪伴。在外遇到有趣新鲜的事情,他拍照、录视频发给家人,与家人分享彼此生活的点滴。每天与家人视频聊天,缓解思念之情,家人贴心的话语让远隔千里的他心里暖暖的,也让他有了前行的动力。 “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努力拼搏、追求卓越,为实现公司的发展愿景和目标不懈奋斗!”张勇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