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历史的长河中,萍矿集团以其百年的辉煌历程,见证了无数员工的辛勤汗水与梦想追求。每一段奋斗的故事,都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每一份成就的背后,都凝聚着萍矿人的不懈努力与创新精神。本平台特开设“萍矿发展故事”专栏,旨在记录萍矿集团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大成就或感人瞬间,展现萍矿人的创新实践、奋斗经历或成长故事,激励广大萍矿人自强不息、拼搏进取、勇毅前行。
今天推出第九期:从安源工运中看工会组织如何为工人办实事
百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之所以能唤起万余工人团结在党的周围,义无反顾听党话、跟党走,这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全心全意为广大安源工人办实事、办好事分不开。而新时代萍矿工会组织继续发扬安源革命传统,始终坚持职工至上,努力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聚合力筑同心,职工幸福指数得以不断提升。
一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上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领导工人运动,对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规定或要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领导和发动铁路、矿山及海员工人运动,形成工人运动的热潮。
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回到湖南后,就考虑如何发动和组织湖南工人运动。1921年秋,毛泽东作为中共湖南支部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主事(即校长)的公开身份来到安源实地考察。毛泽东走访了餐宿处、火车站、制造厂,并深入安源煤矿井下与工人交流。
经过近一个星期的调查走访,毛泽东认为“安源工人众多,受到种种残酷剥削,生活特别痛苦……”安源煤矿从1906年起一直实行二班制,井下工人一个班工作14小时以上,每半个月才休息1天。井下采掘用的是岩尖和斧子,照明用的是茶油灯。采煤工作面通常很低矮,工人无法直立,只能蹲着或侧躺着挖煤。除大巷电车拉煤外,工作面二三尺高之煤窿内的煤需用竹筐拖出,身材瘦小的青年才能胜任此工作,而且工作时使力不是用手,也不是用肩膀,而是伏身头顶,像牛马驮车一样。工人下井工作没有任何劳动保护用具,而是赤身裸体,仅自备一条“三用巾”:下井时包着头当矿帽,出井时围下身遮羞,到澡堂当洗澡巾。因此,煤矿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这是当时安源工人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安源工人曾发生过多次大大小小的自发反抗斗争,但都在“三座大山”的暴力镇压下失败了。然而,“工作既如是之苦,压迫既如是之重,待遇既如是之虐,剥削既如是之深”,必将激起安源工人“不畏生死”的持续反抗和斗争。因此,毛泽东认定“安源是工人运动可能很快开展起来的地方”。中共湖南湘区支部最终决定把安源列为开展工人运动的重要区域。
1921年冬,毛泽东又和李立三等来到安源调研,商议组织工人团体事宜,并由李立三常驻安源指导。
李立三到安源后,首先办起了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教授工人文化知识,发现工人中的积极分子,逐渐把他们训练和组织起来,建立了中共产业工人第一个党支部——安源路矿支部(有党员6名,李立三任支部书记)。从此,安源这面旗帜就树立起来了!安源党组织按照党中央要求,不断把工人运动推向高潮,并在组织团体、工人教育、经济维权、政治斗争、统一战线、工农结合、党团建设、武装斗争等方面不断创新,拓宽工人运动的思路与方法、内容与形式,并逐步形成安源工运体系,奠定了安源工人运动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的成立,把工人真正组织起来,成为党团结工人的核心和“战时工人底指挥机关”。
二
1922年1 月,随着香港海员以及汉阳铁厂等地大罢工风起云涌,受“三座大山”压迫至极点的安源工人已是热血沸腾,渴望安源路矿工人倶乐部领导他们来一场求生存的斗争。
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遵照毛泽东“哀而动人”策略,安源工人发出了“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呐喊。经过五天英勇斗争,取得完全胜利。刘少奇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略史》中做了绝妙的概括:“这一次的罢工,共计罢工五日,秩序极好,组织极严,工友很能服从命令。俱乐部共计用费计一百二十余元,未伤一人,未败一事,而得到完全的胜利,这是在幼稚的中国劳动运动中绝无而仅有的事。”
党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胜利,使安源工人阶级第一次有组织地走上中国革命的大舞台,並即显示了安源工人阶级特别能战斗。正如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祝贺安源罢工胜利的函中所说:“诸工友这次的罢工,敝部已经看见了诸工友是很有战斗能力和组织能力的……”
三
安源煤矿自创办以来,一线生产一直采用全国盛行的“包工制”。矿上工作由大工头包揽,再分发给若干小工头,工人则受雇于小工头。每个大小包工头手下都有几十至数百名矿工。工人每日由工头计算工账,可随意克扣。通过层层盘剥,至发饷之日,工人到手的工薪已寥寥无几。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后,1922年10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为维护工人利益,抓住时机趁热打铁,一举打破矿局沿用多年的包工制,即将窿内及窿外各工作处的包工制一律改为工人合作分账制,规定窿内工头每月工资自10元起至30元,工人工资按照罢工条件规定不变,其余各项消耗归合作账内开支,所得红利工头占15%,管理占5%,剩下80%由工人平分。这样,工人除了自己的正当工资不再受工头盘剥外,还可以拿到红利。“于是破天荒改包工为合作的办法,在萍矿乃告成功了。”这是中国工运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四
“提倡工人自治”是安源党组织坚决执行毛泽东“弯弓待发”策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在它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强化内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执行工会使命的一种重要手段,要求工人运用俱乐部的组织力量教育自已,管理自已的各种事务,处理对内对外的各种关系。其目的是使工人增强阶级的组织纪律性,懂得斗争策略,培养本阶级的互助精神和高尚情操,增强俱乐部的凝聚力,并保护好俱乐部。
由于大罢工的胜利,工人中产生了一种虚骄之气。“有些工友以为厂规是资本家订的,不管正确与否,故意不守,工头职员在工作上正当的指挥,也故意不听”,于是工头职员便借口工人不服管束而怠工,产量减少或发生事故,便把责任推到俱乐部头上。有些工人甚至认为“现在我们有了俱乐部保护,闯出祸来有俱乐部乘肩”,还有的工人忘记了本阶级的远大目标,贪图安逸,嫖赌斗殴成风。这对俱乐部的生存和安源工人运动的发展危害极大。再是,1923年7月11日,矿局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签订了第二次协议强调“俱乐部对于矿局出产应竭力维持”,促进实业进步。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俱乐部提出工人自治。
俱乐部制定了自治条规,向全体部员公布,要求工人遵守正当的厂(矿)规,服从工头职员的正当指挥。刘少奇在《对俱乐部过去的批评和将来的计划》一文中强调:“我们应该守正当的厂规,我们应该自治,保持自己的秩序,不要人家说我们的坏话。”同时俱乐部贴出告示,禁止工人赌博斗殴,并派俱乐部干部到各工人餐宿处各区巡查,又指定各工作处总代表为禁赌员,发现赌博斗殴,轻者由俱乐部处罚,重者送警察局处理。为此,《工人周刊》所载《安源劳动运动现状》一文有过如下记述:大罢工胜利以后,工人俱乐部势力大增,“个个工人气势,均可压到世界那派剥削的人。但因此未免得胜而骄,对于平时深恶痛绝之职员、工头,常常反以老拳相对。俱乐部此时通告禁止,并通告工人自治条规,秩序较前更嘉。……在工人所有各项交涉,矿局工头职员等,皆不能解决。必待俱乐部的裁决方能解决。如司法科从前案件纷纭,门庭若市。自罢工后,一月以来,竟成了深山古寺,足迹罕少,因所有问题不至司法科而至俱乐部故也。俱乐部一方能使工人自治,一方能解决工人间之纠纷,工人对俱乐部之信仰既如此之坚,萍矿之命脉,已操之俱乐部之手。”
安源工人自治还体现在管理企业。1926年汉冶萍总公司对萍矿的接济宣告终止,萍矿生产完全停顿。而粤汉铁路发生煤荒,火车不能正常运转,严重妨碍了北伐军的交通。由此,安源地委和萍矿总工会决定依靠工人的力量和智慧自己管理企业。工会与矿局达成协定:“矿局一切经济出纳、账目支付、卖煤订约、工程计划、用人行政等,均得由工会、矿局同人协会共同监督办理。”并邀集24个民众团体,成立赣西人民维持萍矿运动委员会,进行生产。工人们表现出空前的劳动热情,不分白天黑夜地干。在路矿两局工人的努力下,原煤日产量由原来的100吨增加到700余吨,复业工人增加到了4100余人,对于改善工人生活、团结工人进行革命斗争、缓解武汉国民政府面临的煤荒和财政困难、支援北伐战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开展的工人经济事业有三项,即消费合作社、劳动介绍所和故工怃恤会,以消费合作社为主体。
罢工前,俱乐部以“减轻工友生活负担”为目的,创办了工人消费合作社。为此,“加入俱乐部者因是渐众”。罢工胜利后,消费合作社由罢工前的设在夜校里的一个点,扩展到老后街及新街等多个营业部,以老后街合作社为主。
为了更好地减轻工友生活负担,更多地让部员获得利益,充实合作社资金,消费合作社还扩充了股票,印发了铜元票及纸币,还提倡工人储蓄。1923年2月老后街合作社开业后,营业额颇形发达:每月销大米500石、食盐万斤、食油4000斤、煤油2000斤、布疋约值3000元、器用值千元、兑换洋20000元,还代售《向导》《新青年》《先锋》《工人周刊》等革命书刊,售货总额每月近13000元。
安源工人消费合作社和合作社的兑换银钱业务、工人储蓄的创办以及货币的发行,是为我党金融事业的最早尝试。而安源劳动介绍所是为了“预防工人失业”,尽可能地为工友寻找生活出路。故工怃恤会是“专为怃恤身故工友及家属而设”。这三项经济事业从不同角度减轻了工人的痛苦,改善了工人的物质生活,有利地增强了俱乐部的凝聚力、促进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发展。
六
在安源工运时期,安源工会始终坚持依靠工人群众,从最初开始的维权斗争,13000余名安源工人参加大罢工,未伤一人,未败一事,而得到完全胜利;到几千人参加北伐军和领导开展湖南农民运动,被赞为“我们可以看出工人革命的勇气与能力……我们可以说一句一点也不夸情的话,只有工人肯干革命,只有工人能领导革命!”而在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斗争中,5000余名安源工人无处不体现特别能战斗:“秋暴的事实吿诉我们,攻打萍乡、醴陵、浏阳、血战几百里的领导者和先锋,就是素有训练的安源工人……可以说,秋暴颇具声色,还是安源工人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萍矿工会组织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聪明才智和团结拼搏精神,逐步把一个经历战争浩劫而奄奄一息的萍矿建设成为集煤炭、焦化、电力、玻璃、管道、机械制造、工程施工、医疗、现代服务等产业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萍矿集团工会组织以“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激发产业工人干事创业热情”为出发点,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并把“我为职工办实事”放在重要位置,以职工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宽服务职工渠道,真正把实事、好事办到职工心坎上,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幸福感、认同感、归属感,广大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担当,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