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瓶胚入胚道升级改造后,我们的劳动强度明显减少了!”9月18日上午,月池矿泉水公司质检员盯着生产线上的产品感慨地说道。这一变化,源于公司对小瓶水入胚系统的“突破性改造”。

以前,该公司小瓶水生产一直采用直线入胚方式,瓶胚口朝上输送,一些微小异物易掉入瓶胚内部,且难以自然排出。而生产线每小时能产出13000多瓶水,产量提升的同时,分拣压力也与日俱增。为筛选出受污染的产品,质检员需全神贯注人工分拣,不仅增加了员工劳动强度,还增加了返工成本,甚至给产品质量带来了威胁。
“有问题就得想办法解决。”去年5月,该公司副总经理李益明带队走访多家同行后,决定引入一套翻转除尘系统。可这套新设备与原有吹瓶滑道系统不兼容,一场“从零开始”的改造硬仗就此打响。
“这相当于给系统‘换血’,容不得半点马虎。”维修工贺震宇是改造的核心执行者。为适配新系统,他首先对气路、电路和滑道安装位置进行全面改造,就连车间空调的抽风系统也重新设计——既要保证设备安装空间,又要兼顾生产环境通风,而原有上料系统的气路和电路更是要全部拆除重建,10多根粗细不一的气路线,每一根的走向、接口都必须精准对应。贺震宇围绕设备爬上爬下,一丝不苟接好每根线。
改造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是翻转轨道尺寸的调节——需适配4种不同规格的瓶型,而且轨道尺寸必须精准到毫米级。由于空间受限,使用工具根本操作不了,贺震宇只能采取“笨办法”:用手一点点转动螺栓,每转动一点就停下来,装上瓶胚试机;试机时,紧盯瓶胚翻转是否顺畅、尺寸是否恰当,一旦发现偏差,再重新微调。更考验耐心的是,调好一种瓶型后,还得更换模具,针对另一种瓶型重新调试。调整幅度只在1毫米之间,却要反复试上10余次才能找到最佳位置,这边又要生产,贺震宇每调节一次都要小心翼翼。
同时,该公司还在入胚道关键环节构建“预防+清除”双重保障:安装静电消除装置,实时中和瓶胚与输送设备表面的静电,从源头减少异物吸附;在入胚口及翻转区域设置负压吸尘口,及时吸走微小异物。
最终,传统直线入胚方式成功升级为翻转入胚,配合静电和负压吸尘技术,瓶胚内异物污染难题从根源上得到解决。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产品合格品率大幅提升,人工分拣工作量锐减,劳动强度显著降低,大家得以从“高强度盯防”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精细化质检中。这项“瓶胚入胚道升级改造”项目,还在萍矿集团2024年度“五小”活动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