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字,成为一代人名字的共同印记 当一个国,成为亿万人心灵的共同归宿 那份家国情怀,不禁让人深深动容 在萍矿,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的名字里 不约而同镶嵌着一个“国”字—— 这是父母在特定年代里 最深沉的寄托 也是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 紧密相连的生动注脚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些 名中带“国”的萍矿人, 聆听他们名字背后的故事 感受那份融入血脉的家国情怀
安源玻璃公司原料车间党支部书记王志国 1977年,国家面临恢复生产、稳定秩序的艰巨任务,“抓纲治国”的号角吹响。1977年10月出生的我,因父母期望我以后“志在报国”,所以给我取了这个名字。这个名字伴随我成长,也时刻提醒着我的责任。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坚信,实干就是最好的报国方式。在公司转型调整、人员精简的关头,我选择留守一线,和团队一起扛起重担。记得有一次,我们需要搬迁重达数吨的螺杆空压机,吊装搬运难度大、费用高、安全风险也高。那段时间,我反复琢磨,多次调整方案,最终找到了最优解,安全高效地完成了任务。看着难题被攻克,我心里特别踏实。我还想办法处置了百余吨脱硫石膏,虽然辛苦,但为企业节省了成本,值得! 祖国是我们最坚强的依靠,企业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值此新中国成立76周年之际,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愿以奋斗践行初心,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祝愿企业宏图大展!
安源管道公司生产车间副主任 杨志国 我叫杨志国,出生于1977年10月。父母取“志国”之名,是希望我能心怀志向、不负家国。那一年,我国恢复高考,中断十年的人才选拔通道重新开启,改变无数人的命运,我的成长也与这股奋发向上时代浪潮同向而行。 2013年,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将初心融入管道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深耕PE管与排污管生产管理,牵头优化了3条生产线流程,将生产效率提升18%,产品不良率控制在0.3%以下,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做到了零事故,我感到无比自豪。 “志国”这两个字,不仅刻在我的名字里,更深深刻在我的心里。面对鲜艳的国旗,我许下承诺:一定会守好生产岗,让每一根管道都成为祖国基建的坚实根基。衷心祝愿祖国越来越好!”
江西安源工人报社编辑 尹国颖 我出生于1978年10月5日。当年,在欢庆国庆的氛围中,父亲将“国”融入我名,寄望祖国昌盛,我亦安康。那时高考重启、国家选才,母亲赠我以“颖”,盼我考入大学,从矿工世家脱颖而出,成为新颖之才。 我不负所望考入大学,毕业后入职江西安源工人报社,从此深耕副刊编辑岗位,精心编排版面,参与新闻课题策划审编,为集团宣传工作助力,屡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编辑”称号。 我名字中的“国”,是我与祖国紧密相连的纽带,见证着她的发展变迁;“颖”指引我追求新颖,激励着我不断创新。2025年国庆之际,我愿继续以笔为媒,讲好集团故事,更衷心祝愿祖国昌盛、繁荣永续!
名字里的“国”字 不仅是个人名字的巧合 更是一代人集体记忆的缩影 在新中国成立76周年之际 我们聆听这些名中带“国”的故事 感受到的是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坚守 是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的美妙共鸣 愿每个名字里的祝福 都化作前进的动力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奋斗中 书写属于自己的家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