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焊点要抹平”“这条接口要拧紧”……在萍乡旭阳焦化项目备煤区域的施工现场,总能看见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各个角落,细致检查、反复叮嘱。他,就是35岁的张立杰。这名年轻小伙在河北中煤旭阳焦化公司工作了10余年,从皮带工、配煤工到副班长、班长,岗位在变,肩上的责任也在加重。有着近16年党龄的他,把骨子里那份“把事做细、把活干实”的执着,从河北带到了萍乡,书写着新时代的“党员答卷”。 安全为纲,他用“锱铢必较”写担当 “党员,就得比别人多一份较真,多一份责任。”张立杰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更落实在行动的每一处细节里。 在备煤区域施工现场,作为班长的他对安全细节近乎“苛求”:施工人员上岗证有效期、操作证工种匹配,他必反复核对;遇到登高作业,他更是“锱铢必较”——5点式安全带的每一个卡扣是否扣紧、安全绳的固定点是否牢固、作业人员是否严格遵守“高挂低用”原则,他均仔细检查,不留死角;动火作业时,他绕场一周,检查周边是否有散落的易燃物,再查验灭火器压力表,确保指针在绿色区域,并紧盯施工人员是否铺好接火斗。 进度为令,他用“不惧风雨”印初心 初到焦化项目部时,备煤区域还处在土建阶段,连绵阴雨让工地变成了一片泥潭,举步维艰。张立杰每天穿着厚重的胶鞋往返现场,裤腿上总是沾满黄泥。当时最紧急的是基坑排水工作。近20米深的汽车受煤坑,一旦积水漫过地基,就会把设备泡坏,还有可能出现塌方危险。张立杰蹲守在基坑边,一刻也不敢放松,监督施工人员严格按标准施工,做好防水工程。“绝不能出问题”成为他那段时间心中紧绷的弦。 为推进工程进度,张立杰每天下午5点参加“协调会”,和施工方、监理方一同拿着进度表逐一核对,遇到未完成的任务,他不指责、不推诿,而是和大家一起分析原因,“是人手不够?还是材料没跟上?”找准症结后,或积极协调增派人手,或联系供应商加急送料,并和施工队一起加班加点,直到任务完成。 质量为本,他用“毫厘之争”见匠心 “隐蔽工程是良心活,看不见的地方更要经得起检验。”张立杰常告诫施工人员。在备煤区域建设中,从基坑开挖到基础绑筋,从混凝土浇筑到防水施工,每一个环节他都全程参与,哪怕是别人觉得“无关紧要”的细节,他都严格把关。 基坑回填时,他拿着检测仪器,每层都认真检测,直到夯实度达标才允许进行下一层回填。防水施工中,他严查防水材料品牌、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即便卷材搭接长度偏差几厘米,也坚决要求返工。闭水试验时,他24小时坚守现场,紧盯水位变化,“防水没做好,雨水渗进基础,设备就会受影响,这是底线,绝不能打折扣。”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工期紧、任务重。张立杰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留在工地。问他想不想家,他笑着说:“想啊,以前在河北上班,开车10分钟就到家了。”这2年,因为南方炎热的天气、不适的饮食,加之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张立杰消瘦了5kg,但当看到设备从无到有、从零散到完整,想到这个投资30亿元的焦化项目即将投产,他的眼里便泛起了光:“作为一名党员,能亲眼见证这么大的项目建成,再苦再累都值了,这不仅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