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时25分进入月球轨道,奔月轨道方案中国自主设计
在国防科工委昨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发言人表示,嫦娥一号预计11月5日11时25分进入月球捕获轨道。“目前,卫星各系统状态正常,飞行轨道正常。”国家航天局发言人裴照宇说。
据介绍,在随后的几天内,嫦娥一号还将实施一至两次轨道修正。11月5日11时25分左右进入月球捕获轨道后,卫星将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降低飞行速度,以使卫星能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一颗月球卫星。
卫星工作状态一切正常
昨天,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泽洲表示,在过去的七天中,卫星工作状态一切正常,而且地面飞行控制也非常准确。目前星上设备工作状态,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问题,也没有什么遗憾。
孙泽洲指出,嫦娥一号在环月前飞行中有两个最关键点,分别为10月31日下午的第三次近地点加速,和11月5日上午的第一次近月制动。第一个关键点已经成功实施,并准确地完成了。对于第二个关键点,孙泽洲表示,“是非常有信心的,我们会通过我们的努力,去迎接第二个关键点的成功实施。”
孙泽洲说,目前嫦娥一号所采用的奔月轨道需要卫星在环月之前进行9到10次的变轨,轨道设计方案是由我国自主设计完成的。
欢迎港澳台参与探月活动
裴照宇透露,为使嫦娥一号科学探测成果获得“最大化利用”,我国已成立由122名专家组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其中,来自香港和澳门地区的专家有8名。
“我们非常欢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成员积极、广泛地参与中国的月球探测活动,共同实现中华民族探索宇宙空间的美好愿望。”裴照宇说。
裴照宇同时表示,中国一贯坚持“和平利用太空”的原则,绕月探测工程所确定的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不包含任何与军事有关的因素。
■ 相关新闻
首次轨道修正取消改今日进行
嫦娥一号轨道控制“精准”,变轨误差小于万分之四
昨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表示,嫦娥一号卫星轨道控制“很精准”,第三次近地点变轨非常成功,控制精度误差小于万分之四,因此原定于11月1日实施的轨道中途修正计划取消。
根据飞行计划,嫦娥一号在长达114小时的奔月途中,将安排大概3次的中途修正,以确保卫星在长达数十万公里的路途中精确地飞向月球。其中,首次中途修正就安排在1日上午10时25分左右。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童斌说,“由于我们在整个前期的飞行控制当中,一次次的控制都非常准确。从目前情况看,嫦娥一号卫星的轨道控制精度非常良好,所以我们已经取消了第一次的中途修正。”
据透露,嫦娥一号奔月途中的第二、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时间分别安排在2日和4日。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于2日对嫦娥一号卫星实施首次轨道中途修正。青岛和喀什测控站新建的18米口径接收天线开始启用,首次投入嫦娥一号卫星测控任务。
嫦娥一号测控首次实现国际联网
北京时间11月1日12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首次应用国际标准实现与欧空局所属空间操作中心联网,开始启用国际测站测控嫦娥一号卫星。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介绍,1日12时至15时,北京中心与欧空局所属的空间操作中心、新诺舍站、玛斯帕拉玛斯站及库鲁站实现联网。新诺舍站、玛斯帕拉玛斯站开始对嫦娥一号卫星进行了试验性跟踪。
据了解,在此次嫦娥一号卫星测控任务中,充分借助国际航天测控资源,与欧空局开展了测控系统业务合作。通过合作,将进一步提高嫦娥一号卫星测控覆盖率和测控精度,增加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