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本站搜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1
  • 2
  • 3
  • 4
  • 5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集团要闻>>
  共有 5569 位读者读过此文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地震重灾区北川见闻

  发表日期:2008年5月22日      作者:黄优中     【编辑录入:xhyyysl


消防官兵在北川中学的废墟上全力搜救

  5月17日中午即地震后的第五天,记者随绵阳运管处大客车前往这次地震重灾区北川。从绵阳到北川,有75公里,穿过同是灾区的安县。

  随着汽车穿过绵阳市区、市区人行道及广场,可以看见到处是简易的,甚至是简陋的帐篷。据绵阳运管处李书记介绍,绵阳城区90%的建筑都受到了影响,不能居住,运管处的办公楼也开裂了,但他们还是要正常工作。从地震发生后,他们就成立了运输指挥部,24小时调度抢险车辆。

  随着汽车进入安县,两旁的房屋倒塌现象越来越多,大多数房屋成了废墟。一路上,长龙般的一队队军车正在候命。在进北川的路口,交警拦下了汽车。打开车门后,交警让一批急需回北川的群众上车。后来才知道,凡通往北川的车辆,只要坐得下,都必须带进北川的群众。据了解,成都不少的士为了支援灾区人民,不跑出租,挂上红丝带,免费送回家寻亲的群众。

  在客车上,记者采访了刚上车的群众,这对夫妻心情沉重地告诉记者,他们是北川白石乡的村民,丈夫叫杨光文,妻子叫罗成秀,他俩两个月前到温州打工。12日地震发生后,他们赶紧给家里打电话,失去了联系。他们非常着急,当即到火车站买票,第二天下午才上火车,坐了三天的火车,风尘仆仆,忐忑不安,提心吊胆于16日到成都。今天才到绵阳,家里有三个老人,两个年幼的孩子,现在是生死未卜。旁边一男孩,十九岁,是他们的侄子,也是与家人失去联系,从得到消息后,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记者还注意到一名男子提着钱纸香火,他告诉记者,他只有兄弟俩,自己在绵阳,哥哥在北川,地震时已经遇难,尸体也没有找到,现在他是去祭奠哥哥的。客车上还有不少人戴着口罩,让人感觉到北川重灾区的压抑气氛。

  从车窗看外面,高大的山岭上存留着至少是滑坡的痕迹,巨大的山石滚到了路边,桥断了,一辆豪华小轿车成了饺子丢弃在路边。从山脚下经过,可看到路面被清理的痕迹,显然是地震后经抢修开通的,看看旁边陡峭的高山,随时都有巨石滚下和山体滑坡的危险。两旁的房屋都成了废墟。车行75公里后,来到一狭长的山坡,两边是数百米的高山,处处是滑过坡的痕迹,前面就是北川县了。北川县城地处一四面环山的低洼山沟里,四周的山海拔500至1000米,均紧邻县城,县城与外界的联系主要靠一条翻山的二级公路,我们到北川走的就是这条路。据了解,北川是本次地震中伤亡最重的地区之一,整个县城大约80%的房屋倒塌,1.3万人的县城只有4000人逃出。

  道路右边是军车和许多抢险救灾运送物资的车辆,来自不同的省和地区。因为车太多,道路拥挤,路不能行,于是车上的人


武警官兵在救治伤员
 

纷纷下了车。同行的人看到外面大多数人都戴了口罩,前面不远处冒烟,除了汽车声,没有任何说话的声音,一股恐惧感涌上来。车上有人还没有下车就说,还是回去吧。记者提着相机,随着人流迅速下了车。路上灰尘飞扬。不少当地群众提着东西匆匆赶路,离开北川。但更多的是消防兵、解放军、武警等。左边树林中上百名穿桔黄色服装的消防人员正烧着什么。再下一点,就是十多个帐篷的军营,旁边就是坍塌的建筑。这些军营是黑龙江消防支队的,共七个地区的队伍,有一队消防战士戴着口罩全副武装整装待发,有的消防战士正在用塑料壶里的水冲澡。消防队长正吃方便面,他告诉记者,他们15日到的,来了212人,正在分批展开救援工作。两名随军记者正在帐篷边用手提电脑发稿,他们以为记者是当地人,问哪里有网络可以发稿子。

  再往前走,就到了进入北川的收费站——任家坪收费站。收费站依然挺立,但已 经只是摆设了。道路两旁是平川,川间到处是绿色的军营帐篷、军车、大型的起吊设备,随着车辆的通过,尘土飞扬。路上到处是救援人员、逃难的群众,而记者发现,除了这些人外,最多的就是记者,到处是提着相机、摄像机,掮着摄像制备的人,有中央台记者,有省级报记者,记者看到一辆CCTV-9的采访车,一名 老外记者正在打电话。

  一个上坡处,人特别多,记者心里一动,这里似乎是个学校,是不是这次地震死了上千学生的北川中学?赶紧上去一看,挂着“四川省北川中学”校牌的学校内已经成了抢救人员的驻扎地和防疫药品发放地。教学楼的坍塌处成了一片废墟,四架大型起吊车垂下长长的钢索,几十名消防人员正在用镐,用铲,用钎小心地清理废墟上的混凝土块,就是在这个废墟下面,还有近千名学生被埋在下面。消防救援人员旁是一群着装印有“四川一建”字样的青年在清理废墟上的混凝土块,他们告诉记者,他们是今天上午到的,已经是第二批救援者了。目前这里救援的希望很小。记者在现场闻到了尸臭。废墟上到处是学生的课本、作业本、零散的鞋。有一名母亲不断在废墟的课本、作业本上翻找,嘴里木木地念道,孩子啊,你也不给妈妈留下一点什么。在这片石砾旁,有一堆清理挖掘时找到的学生的物品,有好几个手机,一个粉红色的看上去显然是女孩子的,一本崭新的《现代汉语词典》、手表、计算器等,可这些学生却永远埋在了地下。而这片废墟瓦砾前一点的旧教学楼,只是震裂了。后来记者采访一名死难学生的家长时,家长说,你看,老教学楼没有倒,倒的是新教学楼。据记者了解,这座坍塌的教学楼将建一地震教育基地。

  记者采访了一名当地居民,他木然地坐在凳上,他14岁的儿子就是在七层高的新教学楼里被埋的。据介绍,教学楼在坍塌后,只有一层楼高,学生全部被压在里面。他的邻居的孩子也在这教学楼里死亡。现在他也不想离开家里,但人们告诉他,应该马上离开北川,到绵阳去,到更安全的地方去。但他不想走。

  下午三点左右,记者听说县城发现了被埋的活者,准备去采访。这时大批人员涌上来,其中七八名救援人员用担架抬一女子飞速跑,跑到二炮野战医院帐篷进行抢救,记者现场采访了那女人的弟弟,原来这女人叫李应霞,30多岁,她丈夫是县运输公司的,地震中死亡。但她天天守在丈夫被埋的现场。刚才接到上面水坝透水,有垮堤可能,要紧急撤离的消息。于是人们飞跑,她也跑,因为身体太虚,造成休克。

  随后,记者看到大量人员过来,显然正在撤离县城现场。记者后来了解到,当时在北川救援的人员突然接到对讲机传来紧急撤退的命令,命令中称直升机发现北川县城后侧山顶上的茶坪水库出现裂缝,可以引发决堤。瞬间,在武警与警察的安排下,上万人的救援大军急速撤离,队伍迅速撤向高地。最后决堤没有发生,第二天就传来萍乡消防在北川县城救出一名人员的消息。但随着水坝的水位增高,随时都会对北川的救援人员形成危险。

  在街头,记者看到一名女人晕倒在三轮车上,有人掐她的人中,有人正在打电话求救。据说她刚从外面回来,知道家里不少人遇难,当即晕倒。旁边一名女人看到记者采访,就讲起了自己的情况,说家里死了好几个人,说着说着泪流满面。

  在半道,防疫人员已经设置消毒关卡,在地上铺上棕垫,将消毒液倒在上面,两旁两台小型机电喷雾器,过往行人都在棕垫上踩,喷雾消毒对着行人的脚,防止瘟疫的发生和传播。

  记者在路上遇到两名江苏电视台记者,满脸灰尘,他告诉记者,他们13号就到了现场,已经发回了很多有价值的报道。他们在几个灾区跑,头发上满是灰尘,脸上污黑,提着摄像机,虽略显疲惫,但还是得在这里呆。这天晚上,他们就住在北川中学旁的帐篷里。他们告诉一新入门的记者:这世界上没有哪个新闻值得你去用生命采访,但他们却一直在冒着生命危险采访。

  就在记者离开的当晚凌晨,江油县发生了6.0级余震。20日,多处又发生余震。记者虽然回来了,但心还在北川,还在绵阳,还在关注着那边每一个动态和消息。祝愿灾区人民平安,祝愿北川人民平安,祝福抢险救援的人们平安,祝福我们的国家平安!


上一篇:萍乡志愿者千里赴灾区
下一篇:青煤公司离退休职工热心捐助灾区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萍乡矿业集团公司组织结构[322714]
 · 萍乡矿业集团公司简介[294102]
 · 集团公司领导班子[274442]
 · 工程监理[249742]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我要报警
Copyright © 2001-2016 pxco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6003507号
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宣传部制作
E-mail:pkxcbgj@163.com Tel:0799-658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