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矿,资源枯竭,安源、 高坑两大主力矿井靠老墟复采、补勘找煤维系生产,这就是当下集团公司的矿情。
然而,在如此艰难条件下,集团公司依然保持着矿井稳定生产。2011年,生产煤炭27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2.9亿元,利润1.5亿元。这是自安源股份、中鼎国际和六六一厂剥离后,集团公司经济总量再次跃上30亿元台阶。
虽然这个发展速度并不快,但这是在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靠老矿挖潜,在矿井全面进入深部开采、成本高、煤质差、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找”出来的效益
上世纪九十年代,集团公司7对生产矿井相继进入衰退期,因为资源枯竭,自2001年起,高坑、青山、巨源、杨桥、白源、黄冲6对矿井先后实施了政策性破产……这些开采上百年、几十年的老煤矿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源匮乏。2001年高坑煤矿破产时,几乎到了无煤可采的地步。
也就是从本世纪第一个10年起,找煤成了集团公司的“关键词”,找煤成了发展的第一要务。“老墟复采”、“补勘找煤”维系着集团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高坑煤矿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矿井地质资料,掌握了大槽煤层变化规律和高安逆掩断层分布方向及形态,先后找到可采储量200多万吨。安源煤矿把加强老墟找煤作为老矿挖潜的主要途径,每年从老墟构造带找到大量煤层。去年,安源煤矿通过找煤技术项目攻关,找到并划出470、387、383等采煤工作面。
在找煤中发展,在发展中找煤。经过十年找煤,集团公司年产煤炭急剧萎缩的局面得到扼制,企业生产效益得到增强。高坑煤矿通过补勘找煤,矿井服务年限从3年至5年向后延长了15年至20年。2011年,集团公司全面启动了高坑、青山、杨桥三个矿的两翼,安源、黄冲两矿的北翼,白源、青山两矿的南翼等区域的“找煤工程”,通过“补勘找煤”稳定矿井正常生产,确保企业效益不下降。
“抠”出来的效益
近十年来,尤其最近两三年,集团公司生产条件日趋艰难,安源煤矿5个采区4个在复采,高坑煤矿最薄的煤层只有0.6米到1.2米,青山煤矿开采到了五水平,正向六水平延深,巨源煤业最短的采面只有几根杠子长……全公司开采的煤炭30%至40%来自老墟复采和薄煤层开采。
集团公司把寻找煤炭资源当作解决企业生存的根本问题,把“珍惜资源、爱护资源、不浪费资源”作为煤矿发展理念。公司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前移,现场解决问题,无论条件多复杂,也要把已知的资源开采出来。去年,安源煤矿在老墟复采煤量38.3万吨,占到全年总产量的46.7%。
高坑煤矿曾是年产上百万吨的大矿,过去对薄煤层不屑一顾。在资源枯竭的今天,薄煤层又被重新审视起来。高坑矿人说:“对于找到的资源,哪怕石头缝里抠也要抠出来,我们再没有浪费资源的本钱了。”近年来,高坑煤矿每年从薄煤层中开采煤炭占到总产量的20%至30%,由于薄煤层煤质好、灰分低、热量高,一吨煤是三吨复采煤的价值,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洗”出来的效益
近年来,集团公司对各矿洗煤厂的关注程度,丝毫不亚于井下,公司主要领导成了洗煤厂的“常客”。自2010年起,高坑、安源、白源三个矿的洗煤厂实施了全面技术改造,目的在于解决“高灰难洗”问题,提高煤炭附加值。
原生煤的减少,深部开采、老墟开采的增加,直接造成了煤炭质量的下降。安源煤矿煤炭灰分高达43%至45%,最高达50%。为应对煤质下降给企业效益带来的影响,萍矿集团公司一手抓科学布局,合理开采,一手抓洗煤厂技术改造。为洗煤厂更换了电控振动筛、渣浆泵、煤泥分选机、旋流器等设备,通过技术提升,解决了煤质下降煤炭入洗难的问题。
随着国内经济持续下行,钢厂、焦化等行业对精煤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煤炭灰分不超过11.5%。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高坑、安源、白源三矿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使精煤质量达标。安源煤矿洗煤厂在2010—2011年技改的基础上,今年又投入200多万元,改造TPS系统(即出煤泥和高灰脱泥系统),购置新的震动脱水筛,更换落后的脱水筛,使初煤泥降低3个百分点,精煤灰分控制在11.5%以内。今年1月至6月精煤产量达13.09万吨,实现了年初下达的目标。2010—2011年,尽管复采煤增多,煤质下降,集团公司精煤产量仍达到157万吨左右,为支撑企业整体效益发挥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