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萍矿合作医院信息科成立三年来,除了负责全院上下信息化软件及硬件的维护工作,还搞起了软件开发。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共研发了8个信息化项目,不仅提高了医院信息化运作水平,还为医院节约资金几百万元。
小试牛刀带来意外收获
2009年,为顺应医院发展需要,信息科从后勤眼务中心分离出来,成立了单独的科室,有成员6人,负责保障现有信息化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一个新兴的科室怎么会想到做软件开发创新节支?
时间追溯到1997年,器械科有一个21岁的小伙叫颜杰。70后的颜杰学历并不高,但他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毕业后,一直自个在家搞开发。来到医院器械科,高档先进的计算机深深地吸引了他。有一次,药剂科主任对他说:“小颜啊,我们科的电脑坏了,那个软件也特别不好使,你能想想办法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颜杰钻研起了《药房管理系统》的研发,一年后,他就做好了这款软件。后来,这款软件在医院得到了推广,通过软件,药品价格、药品库存均实现了动态管理,处方划价的准确率和效率大大提升。工作构思第一次变成现实,颜杰的信心大增,并从此踏上了软件开发的探索之路。
创新路上越挫越勇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颜杰的胆子更大了。他又开发了一个项目——《电子药价显示屏》,当时是萍乡市的第一块。这个项目其实他在家已研究了2年,整个项目从硬件线路设计、安装、调试到与软件的接口,都是他一个人完成。信息科成立后,颜杰任副科长。他说,“我沉浸在数字的想像中,有时甚至是天马行空,我会不断地想能不能再改进?能不能再推广到其他岗位?”
在研发与推广的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信息科总是集思广益.不解决问题绝不罢休。比如去年4月在全院正式使用的《电子病历系统软件》,是信息科三年来面对的最复杂的系统。这一次是单机版向网络版的突破,网络版具有并发性、多操作性,给研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整个团队整整构思了两三个月,遇到问是找书本,找网络,找前辈,找同行,团结协作,终于做出了一个完美的基础框架。经过一次次的历练,信息科的研发之路更加自信,更加从容。
团队作战效力大增
在颜杰的带领下,整个团队形成了好学、爱钻研的工作氛围。一个个项目的实施见证了整个团队三年来的脚步:颜杰主持的《电子病历系统软件>和《多功能通用排队叫号系统》两个项目,为医院节约资金142万元;艾鹏主持的《喷墨打印机连续供墨系绕》项目,为医院节约资金10万元;杨超主持的《莲花县城镇居民、城镇职工医保直补接口软件》和《护理工作积分计算考核系统》两个项目,为医院节约资金7.5万元;唯一的女同志廖芝萍,原来是浮法玻璃厂的职工,并非计算机专业出身,也研发出了《电子申请单的模板设计》与《历史数据查询系统>等。
采访时,质检科的工作人员又拿来了《2012年信息系统建设表》,上面有2012年计划建设的10个系统。透过这张表,记者仿佛看到了信息科创新节支巨大的潜力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