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50万人“弃考” 竞争比降至36:1
2017年度国考,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计划招录2.7万余人。
根据国家公务员局28日公布的数据,本次国考有148.63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113.7万人缴费确认参加笔试,98.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6.58%。这也意味着有超过50万考生“弃考”,竞争比从原来的55:1降为36:1。
近几年国考一直存在大规模“弃考”现象:2013年度国考“弃考”人数逾38万人;2014年度国考“弃考”人数逾40万人;2015年度国考“弃考”人数高达50余万人;去年国考“弃考”人数也超过46万人。
华图教育公考辅导专家魏华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本次国考的“弃考”人数虽然偏高,但属于正常范围,参考率和往年差别不大,36:1的竞争比相较于以往也并不算高。
而对于考生“弃考”会否造成一些岗位招不到人,他解释称,若出现上述情况,通常会采取取消岗位招聘或进行后续补录,后者是从未被招录的考生中按笔试成绩高低进行选拔。 考生吐槽考题“烧脑” 专家称难度变化不大 “航天器”、“人工智能”、“玉兔月球车”……本次国考中有不少新词、热词进入行测考题,申论作文则聚焦生态领域,主题为“水智慧与城市发展”。有不少考生吐槽考题很“烧脑”,要用“洪荒之力”答题。 对此,魏华刚分析称,与往年相比,本次国考考题的整体难度并没有太大变化,甚至部分科目难度出现下降。 他认为,“考题是‘稳中求变’,每项大题考试的角度、方向保持不变,但部分题目出现一些新变化和尝试,国考的考题变化通常也会成为接下来很多省级公务员考试试题的风向标。” 在魏华刚看来,行测考题主要是考察考生的数理能力、逻辑能力、判断能力,是考察一个人最基本的工作能力。而申论则涉及到公文写作,和公务员日常工作结合更紧密。 “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的设置,都是为了筛选出综合能力与公务员岗位最匹配的人。” 魏华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