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5月至12月,萍矿集团“五小”活动即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活动在全公司展开,两级党委高度重视,广大职工踊跃参与,共申报“小改革、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42个,提出各类建议208条,经梳理整合为132条,其中36条建议已转化落地,在增收、节支、提质、降耗等方面效果显著,多的一项即可创效100余万元。活动共评出一、二、三等奖31个。今天,萍矿集团网站特推出《出彩“五小”》专栏,通过有点、有面、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集中展示“五小”活动成果,展示萍矿人的劳动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 今天为您介绍一等奖成果,请看——"小技改"解决生产"大难题" 锡消耗量全年减少三分之一,可节支14—15万元,这个金额粗看起来很少,但在浮法玻璃厂,一年都仅消耗锡3—4吨,仅靠锡槽增加出口尾端板下气封这一技改项目,一年便能减少锡消耗1吨之多。而且,改造后,还能极大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年产量,一举三得。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锡槽增加出口尾端板下气封又是什么 5月初的一天,看着从1#渣箱处出来的玻璃板依然有些微铬伤,不能评为一级品,浮法玻璃厂联合车间技术员易国辉猛一拍大腿,暗暗下定决心:“再也不能这样了!”他立马找到工段长金勇,召集车间所有技术骨干一起集思广益想办法。 据了解,由于化学反应,过渡辊台1#渣箱滚轮处容易粘锡,粘住的锡硬化后会铬伤从此经过的玻璃。为了减少粘锡现象,以往该厂选择在此处用二氧化硫进行冲洗,或用木条伸进渣箱中,将粘锡刮除。然而,使用二氧化硫冲洗,会导致锡和二氧化硫产生化学反应,造成不少浪费,而用木条刮除则不一定能找到字母大的粘锡点。 “一定要解决这一难题!”易国辉他们迅速达成共识。通过网上查找资料,询问同行业其他厂家,请示厂领导同意后,他们决定在过渡辊台1#渣箱处接一纯氮气管路,使出口处形成一个氮气气封,阻止二氧化硫和空气由此进入锡槽氧化锡液。 氮气管路装好后,他们又碰到了新的问题:氮气属于低压气体,过多了会导致炉内温度降低,过少了会导致气封效果不好。于是,易国辉一上班就开始不断地测试,最终控制流量为50m³/h,从5月底到现在,再也没有出现铬伤、划伤、粘锡等现象。 “以前我们每班都要对滚轮进行清理,既浪费人工,又浪费时间,很令人头疼。”易国辉说,这是一个长期想解决但一直没解决的难题,通过此次改造,不仅消除了安全生产隐患,还有效解决了玻璃板板下铬伤、出口板下划伤、粘锡影响玻璃质量问题,一年可增产约1000重量箱;并减少了出口处锡液氧化,由此可减少年锡耗1吨,年可节省费用14—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