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安源管道公司的生产线来说,“触摸屏”是工人发出“生产指令”的重要载体,但因使用到期,多台设备的触摸屏需要更换,而产品系日本进口,已停产20多年,亦无备件。生产不能停,没有原装触摸屏,怎么让生产线动起来?这成了摆在企业干部职工面前的一道难题。 该公司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集体讨论。进口屏不仅贵,而且不一定适用,能不能使用价格更加实惠的国产屏替代呢?带着这一想法,他们迅速成立以生产车间副主任施秋萍为组长的4人攻坚小组,对1号、2号钢骨架复合管封口触摸屏设备进行工艺性改造。 施秋萍在生产车间主要负责维修工作,为提升技术水平,他曾主动自费学习PLC编程技术,这正是此次攻关所需的核心技术。因此,作为攻坚小组组长,他信心倍增,带领团队迎难而上,结合生产实际大胆进行改造探索。 攻坚小组坚持“先易后难”原则,首先选取一个触摸小屏进行改造。他们花900元买来一个国产屏,根据屏幕42个操作画面进行分工,使“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责任”。在触摸屏上,记者看到一个操作画面最多显示29条文字指令或数据信息,而且每1条文字或数据信息的字体、大小、颜色、地址以及底板大小、颜色等都需要精准设置。“只要有1个参数没调准,生产线就动不起来。有时明明都设置好了,生产指令却不被执行,这是我们最难受的时候,只好又从头逐项进行检查。”施秋萍告诉记者。 为尽快完成任务,保证后续生产,攻坚小组经常加班加点,有时甚至工作到凌晨2点。组长施秋萍总是以上率下冲锋在前,组员有事时他顶岗连轴转,组员气馁时还要不断加油鼓劲;组员刘恒的小孩当时正值高考,他也完全顾不上,大部分时间都扑在工作上;组员张龙是一名“90后”,顾不上谈恋爱,把工作摆在第一位,一门心思学习钻研;组员刘军自己身体不好,家中还有年迈的父母,也是处处以工作大局为重……他们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只为早日破题解局。 半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以安源精神为指引,不怕艰辛、不畏困难,义无反顾、勇于开拓。经过近40次的不断试错、不断修正,第一块国产屏正式发挥功效,将操作指令准确无误地传达给生产线。事实再一次证明,安源工人特别能战斗,“安源指令”也能指挥“洋机器”了。 随后,攻坚小组又乘胜追击,不仅在其他生产线复制了小屏改造技术,还对大屏也进行了改造。大屏的尺寸更大,一个画面的文字和数据信息最多达128条,还需要手动进行绘画,不仅要精心布局,使操作直观易懂,而且每一项设置都要求准确无误。攻坚小组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严谨细致的作风,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目前,他们已对公司10台设备的进口触摸屏进行更换,按进口屏9500元/个、国产屏900元/个差价计算,购买触摸屏费用节约资金86000元,还节约程序更新费用86000元。1号、2号钢骨架复合管封口触摸屏设备工艺性改造项目也被萍矿集团评选为2023年“五小”活动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