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期,萍矿集团组织2批干部职工开展对外交流学习,引导大家在实地观摩中收获真知灼见,在交流探讨中碰撞思想火花。本平台特开辟“对标提升•心得共享”专栏,集中展示外出交流学习人员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所行所践,期待透过这些触动心灵的感悟、立足岗位的思考,感受学习带来的启发与成长,激励全体职工将“学来的经验”转化为“行动的答案”。 安源玻璃公司 廖柱廷 在甘源食品公司与鑫通机械制造公司参观学习后,我深刻感悟到,这两家萍乡标杆企业以差异化的产业实践,共同诠释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甘源食品的柔性生产体系让我耳目一新:面对休闲食品保质期短、品类迭代快的挑战,企业使用“自动化量产+离散式试产”双轨模式。核心产品如蟹黄味系列通过专利配方实现风味壁垒构建(其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而新品则通过分环节小批量试产快速验证市场,待成熟后立刻转入全自动化产线。更让我震撼的是其供应链响应机制——依托先进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将原料备货到成品发货全流程压缩至3日内,在效率与安全间实现了精妙平衡。 甘源食品智能化仓储系统的创新应用也令我印象深刻——每个货架和货物都有唯一编码,地面划分清晰区域,通过智能调度,装载特定批次货物的货架精准移动到指定工作区,工作人员在固定点位即可精准存取特定批次的货物,不仅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而且这种“无差错级”的批次管理,更筑牢了食品质量安全的防线,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鑫通机械则展现了重工领域突破创新的决心。企业每年投入销售额5%以上用于研发,组织300余人的高学历团队(多年来与北京科技大学已深度合作)在液压凿岩机等关键技术上持续攻坚。经过数年、耗资超亿元的研发积累,成功将高精掘进设备成本从进口价90万元压缩至自产20万元。产学研深度协同带来的400余项专利构筑起坚实的技术“护城河”,推动企业从萍乡走向全球。 两家企业的创新实践启示我们:唯有用创新重铸产业链竞争力,方能穿越周期壁垒。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智能化是提升效率的关键。我将把所学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工作中严把质量关,并积极探索自动化与数字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不断优化工艺流程。同时,我将勇于提出改进方案,推动创新成果落地,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安源管道公司 杨永星 8月7日到萍乡两家优秀民营企业交流学习,不仅让我开阔了眼界,更让我对现代化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有了深刻的认识。 走进鑫通机械总装车间,巨型行车上几个大字“安全是效益的基石”在探照灯下格外醒目,彰显了企业将安全生产置于首位的管理理念。生产线上的每台设备都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证——二维码,扫码即可查看设备近3年的维修记录,以及当日安全检查数据和保养信息。车间的一头,有4人正在组装凿岩台车,地面整洁有序,连一颗螺丝钉都难觅踪影,从这样的小细节即可看出车间的6S管理水平。 座谈交流时,我了解到鑫通机械从一家小型法兰厂起步,经过30余年深耕与创新,已成功转型为国内矿山装备领域的领先企业,今年产能预计将突破20亿元。这一跨越式发展源于企业坚持“技术立企”的战略定位:每年拿出5%营收用于研发,在全国多地设立研发中心,及时引进德国、法国等先进技术与工艺,并结合用户反馈持续创新,打造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据悉,其创新研发的智能凿岩设备系列产品在矿山开采作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远程操作技术,不仅大幅提升了采矿效率,更为智慧矿山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有效推动了矿山作业的减人化、无人化进程,为行业安全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甘源食品参观同样收获良多。甘源食品从原料筛选到加工包装全流程都透着严谨——标准化的生产流水线有序运转,每道工序都设有明确的质量检测节点,员工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每一粒坚果、每一包零食都符合安全标准。甘源食品在产品创新上的努力也令人印象深刻。从经典口味的持续优化到结合地域特色、消费趋势的新品研发,不难看出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捕捉。展示厅内展示了企业丰富多样的产品线和清晰的品牌定位,不仅展现了其在休闲食品领域深耕细作的战略布局,也让我明白“专注+创新”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关键。 此次参观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在管理上需要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将“精益管理”理念贯穿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在技术创新上要善于借鉴先进经验,大力推进智能化、数字化;在团队建设上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给予人文关怀,不断激发团队活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