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年萍矿集团计划组织多批干部职工开展对外交流学习,引导大家在实地观摩中收获真知灼见,在交流探讨中碰撞思想火花,第一批7月30日已成行。本平台特开辟“对标提升•心得共享”专栏,集中展示外出交流学习人员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所行所践,期待透过这些触动心灵的感悟、立足岗位的思考,感受学习带来的启发与成长,激励全体职工将“学来的经验”转化为“行动的答案”。
月池矿泉水公司 李欣
7月30日,我有幸作为月池矿泉水公司代表前往丰城发电厂参观学习。作为一名车间支部书记兼安全环保工作者,我重点关注了丰电在党建工作、产改实践、管理创新以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先进做法。通过实地观摩生产现场、听取经验介绍、参与座谈交流,我深刻感受到丰电作为能源行业标杆企业的责任担当与创新活力,其系统化、精细化、品牌化的管理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宝贵借鉴。
初见时的震撼:
党建引领下的红色生产力
踏入丰电生产现场的那一刻,最先映入眼帘的不是轰鸣的机组,而是生产车间墙上悬挂的“党员责任区”标牌和走廊里的“党建+安全”文化长廊。当看到运行值班室内党员佩戴党徽巡检的身影,听到讲解员介绍“每个检修班组都有党员技术骨干带头攻关”时,我忽然意识到:原来党建工作可以如此生动地融入生产肌理。
细思后的顿悟:
精细管理中的智慧光芒
站在丰电中央控制室巨大的电子屏前,看着全厂各设备参数实时跳动,听着值班长轻描淡写地说“现在故障预警比老师傅的经验还准”,我内心受到强烈冲击。最让我震撼的不是炫酷的数字技术,而是他们将“工匠精神”与“智能科技”完美融合的思维方式——老师傅的经验被转化为算法模型,传统的巡检路线升级为智能点检系统。
在生产车间,我看到他们将“7S管理”延伸到员工行为习惯养成,连工具箱内工具摆放角度都有标准示意图,这种极致的精细化管理,让我深刻反思:我们与先进企业的差距,或许就藏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里。
归途时的沉思:
对标先进后的行动觉醒
返程的车上,这些场景在我脑海中不断回放:职工谈起技能提升时自豪的笑容,管理人员介绍创新成果时眼中的光芒。我反复叩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们的党建工作是否真正走进了职工心里?我们为一线工人搭建的成长阶梯是否足够坚实?我们在安全环保管理上是否还有“差不多”的思想?我最深刻的感悟是:优秀企业的成功从来不是偶然,而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把平凡的工作做出温度、把党建的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动能。
作为车间支部书记,我忽然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不仅要做生产的管理者,更要做团队的领航者;不仅要关注指标的提升,更要在意人心的凝聚。未来的工作中,我要把丰电的“党建做实、产改做暖、管理做精”经验,转化为带领车间职工攻坚克难的具体行动,让每个岗位都成为发光发热的舞台。
这次丰电之行与其说是学习先进经验,不如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它让我懂得:真正的管理不是冰冷的制度约束,而是唤醒每个人心中的奋斗激情;最好的党建不是空洞的口号宣传,而是融入日常的点滴行动;优秀的企业不是遥不可及的标杆,而是可以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逐步靠近的目标。带着这份感悟回到工作岗位,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只要用心用情用力,平凡的车间也能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同济建管公司 易如梦
到丰城发电厂参观学习,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思想触动,他们的规范化管理不仅展现了电力企业的标杆水准,更让我对监理工作的优化方向有了清晰的思考。
丰电的安全管理让我印象深刻。进入厂区,随处可见安全警示标语,让我深刻感受到“安全无小事”的管理态度;进入车间前,我们在安全教育培训中心接受安全教育,通过安全警示教育视频、安全知识与安全事故案例文化墙专区、安全事故VR体验区、应急演练模拟区等,让我体会了安全教育培训方式的多样化,也深刻体会到“培训不到位是最大的安全隐患”;进入车间后,只见每一个区域都设立了安全文明生产责任区域牌,明确了安全责任人和安全管理要求,还有集控室中对各部门设备状态、工作状态等的实时监控,让安全管理渗透到每个工作环节。丰电厂部、部门、班组的安健环管理体系深入贯彻着“预防为先、全员参与”的理念,这与监理工作“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高度契合,却在执行细节上给了我新的思路。
丰电的文明生产颠覆了我对工业厂区的固有印象。各生产设备表面一尘不染,生产车间的地面能清晰倒映出设备轮廓,这体现了“无死角整洁”的追求,本质上是对“过程严谨性”的极致要求——卫生达标意味着流程规范,而流程规范正是质量可控的基础。这些环境卫生管理细节同样对监理工作有着重要启发:文明施工应成为工程质量监理的隐性指标。在项目现场,我们往往更关注施工安全、建筑质量、工艺合规,却容易忽视施工现场的整洁度。
丰电的党建创新也让我受益匪浅。在检修楼党员活动室,从品牌理念提出时的研讨记录,到“书记领航”项目的成果,再到覆盖全厂的“一支部一特色”矩阵,每一页资料都浸透着“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的智慧。尤其是党员积分管理让抽象的“先锋模范作用”变得可感可触,“一月一清单,一年一累计”机制,让“我是党员我先上”从口号变成了可量化的行动清单。
此次参观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优秀的管理从来不是“宏大叙事”,而是“细节的深耕”与“机制的落地”。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将这种“较真精神”融入日常,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把关者”作用,为项目安全、优质、高效推进筑牢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