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安源玻璃公司,工艺技术部副部长、党员朱世明主要负责科技创新项目管理、三大热工工艺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以及能源与碳排放管理等工作。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岗位上作出了积极贡献。
深研政策抢机遇,精准申报创效益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深入推进,玻璃行业在环保、能耗与技术升级等方面面临更高要求,同时也迎来一系列政策机遇。朱世明始终将研究国家产业政策作为常态化工作,以高度的职业敏锐感捕捉每一个发展契机。
2024年5月底,他获悉一项“中央预算补助资金”申报信息,但距截止日期仅剩3天。由于政策信息获取较晚、申报材料要求高、流程复杂,公司一度认为已错失良机。然而,朱世明没有轻言放弃。他深知,申报成功的关键在于清晰、有力地呈现公司的技术实力与项目前景。
为此,他迅速组织团队投入工作:一是深入挖掘项目亮点,凭借长期扎根一线的经验,与技术骨干反复研讨,将项目在“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升产品透光率”“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等方面的创新点和优势逐一提炼、量化,确保数据扎实可信;二是精心雕琢申报材料,对每一句话、每一个数据都字斟句酌,确保逻辑严密、重点突出,常常为了一个技术参数的表述,他与团队成员讨论至深夜;三是高效协同内外资源,横向协调公司财务、生产、安环等多个部门,纵向与上级主管部门、行业专家密切沟通,精准把握申报要求,及时调整申报策略。
在短短3天时间里,他带领团队开启“白加黑”工作模式,高效完成了一份高质量的国家政策补贴申报材料,最终为公司玻璃项目争取到544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这场与时间赛跑的“闪电战”,充分展现了他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
扎根一线克难关,匠心坚守质量门
熔窑锡槽的砌筑是玻璃工业中技术含量高、挑战性大的核心环节,其安装精度直接关系到生产线能否顺利投产以及未来能否生产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玻璃产品。朱世明深知其中关键,在玻璃项目建设前期,每天坚守施工现场,带着专业工具细致测量、反复核算,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及时与设计院沟通解决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现场实际提出优化设计变更,特别是针对池壁上间隙砖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改进方案。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员”,他带领技术人员穿梭于各供货厂家之间,严把质量关。他目光如炬,亲手取样、贴签、送检,对每一份样品都进行反复比对分析。有人问他为何如此“固执”,他说:“质量关一旦失守,一切都等于零。”
此外,他还负责对所有耐材进行询价,为EPC招标提供依据,并积极参与熔窑技术方案讨论,确定耐材选型及配置,为项目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朱世明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企业技术管理者的坚韧与奉献,这正是对他使命必达精神的最好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