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明代胡宗宪任浙督时,权势显赫,其子一次路过淳安时,吊打了招待不周的驿史。知县海瑞得知后下令没收了胡公子搜刮来的数千银两充公,并将其逮捕押送总督府处理。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贵胄子弟殴打驿站小吏,本是一件平常的事,作为地方七品官完全可以睁一眼,闭一眼,但海瑞“打狗不看主子”。当时,海瑞夫人及其他“好心人”是否提醒劝阻他不要过于“认真”、“犯傻”?现已无法考证。但笔者认为海瑞如此大胆刺贪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他性格的必然展现。其一,刚正不阿,敢于剌贪。明世宗专意信教,不理朝政,朝野上下无人敢谏,唯独“素有痴名”的海瑞为自己买了棺材,冒死上疏,痛陈斋醮误国,规劝皇上“日御正朝”,“洗数十年之积误”。世宗大怒,但也不得不承认“海瑞所言俱是”。海瑞自号刚峰,视腐败为仇敌,决不妥协,这就是他的“痴性”。像胡宗宪父子这一类人“栽”在他的手上,不足为怪。其二,无私无畏,敢于刺贪。海瑞为官几十年,不仅始终保持清廉自守的品格,而且为政勤勉。“忠公”,“锐意兴革”,“摧豪强,抚穷弱”,为国为民办了许多实事,可谓无私无愧。正因为如此,他在与贪官污吏斗争时,光明磊落,始终握有主动权,既不怕胡宗宪这样的上司“给小鞋穿”,也不怕同僚或下属的弹劾攻击。其三,讲究艺术,善于刺贪,在处理胡公子问题上,海瑞刚柔相济。他一方面出手果断,先斩后奏,如果拖泥带水“冷处理”,恐怕会有不少“高头”打招呼,给办案带来更大的阻力;另一方面他致书胡宗宪曰“昔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令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这种明知故犯,以子之矛击子之盾”的策略弄得胡宗宪哭笑不得,只好自认倒霉,由此可见其斗争艺术之高超。
时代呼唤海瑞,在当前的反腐败斗争中,我们各级干部和每个职工都应以海瑞为镜,学习研究他的斗争精神和斗争艺术。如果“海瑞式”的干部多起来了,何愁社风不正,党风不正,腐败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