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一年期上调0.27个百分点,活期下调0.09个百分点;贷款利率一年期上调0.18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不变
央行昨日宣布,自今日起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今年第六次上调基准利率。
房贷者负担不增加
央行决定,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提高到4.14%,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7.29%提高到7.47%,上调0.18个百分点。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罕见的是,在活期存款方面,央行5年来首次降低了利率,降幅为9个基本点。五年以上贷款利率则没有调整,这意味着这次加息对“房奴”的负担不会增加。央行表示,上述决定旨在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公积金存款利率调整
昨晚,建设部亦调整了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从今日起,上年结转的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上调0.4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88%调整为3.33%。当年归集的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下调0.09个百分点,由现行的0.81%调整为0.72%。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则保持不变。
分析
活期利率降低意在吸纳“活”钱
专家称,央行加息首要目的为抑制通胀
此次加息的方式较以往有明显不同。专家普遍认为,这次加息的首要目的是抑制通胀,而对宏观经济的紧缩目的并不明显。
活期利率降低应对涨价
此次利率调整,一年以内定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较大,其中三个月期存款利率上调0.45个百分点,六个月期存款利率上调0.36个百分点,活期存款利率则下调0.09个百分点。
央行解释说,活期存款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即期支付结算,上述调整有利于引导居民更多地存放短期定期存款,在保持存款流动性的同时,可以较快地扩大存款收益,提高应对物价上涨的能力。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赵长茂称,央行期望流动性能够相对稳定,“活期存款流动性最强,这样加大活期与定期的利差,可以刺激各方将其转成定期存款,收缩流动性”。不过,他认为,由于货币政策存在滞后性,加之春节前的居民消费为刚性需求,“这次加息的效应估计要到春节后才能逐步显现”。
在贷款方面,一年期利率增加了18个基点,但其他几个短期贷款利率增加幅度只有9个基点,最主要的5年期以上贷款则完全没有增加。
赵长茂表示,央行希望长期投资能保持稳定,“这样大量的基础投资项目,比如铁路这样关系国计民生的投资可以不受影响”。招商证券金融分析师罗毅亦认为,如此安排贷款利率,说明央行并不想释放强烈的(宏观经济)紧缩的信号。
短期仍难抑制通胀
虽然央行目的明显,但众多专家对短期内抑制通胀的前景仍不乐观。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认为,由于猪肉粮食等生产周期时间较长,特别是因为流动性过剩,降低通胀的难度依然很高,国家很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措施出台。
申银万国证券高级经济学家李慧勇表示,由于调整后实际存款利率为负的局面仍没有有效改变,全面通货膨胀的风险仍然很大。他认为,“央行2008年内一年期基准利率至少还要提高0.81个百分点”。
股市
“小幅加息难以影响股市”
专家称股市已提前消化加息影响;有专家称累积效应将冲击股市
目前,A股市场近两日大幅上涨,央行的加息举措会对股市产生何种影响?昨日,多位专家接受本报采访称,“股市不会有太大动荡”。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表示,之所以分析股市不会有太大动荡的原因之一是“股市已经提前消化了这次加息的影响”。
中信建投策略分析师刘献军认为,这种类型的小幅加息,总体上影响不会大。到了年末,新股的发审也停了,对市场偏空的消息近期将消失,所以对市场近期来说,整体上氛围不错,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不过,由于A股市场目前处于调整阶段,亦有专家对加息影响持相反观点。
东莞证券首席分析师李大霄指出,此次加息中包含着冻结流动性的目的,将很可能促进今年股市拐点的形成。“虽然今年几次加息都对股市影响很小,但由于现在市场偏弱,加之前期累积效应的增强,因此对股市的冲击力度将大大增加。”
房市
“加息对楼市影响明显”
专家称房产泡沫将被逐渐挤压;央行调查显示四季度居民购房意愿大跌
在楼市方面,有专家表示,央行的加息将明显影响楼市。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表示,本次加息对房市影响明显。货币从紧政策影响最大的从来都是房地产业,现在大家都在讨论拐点问题,房地产的泡沫也正被逐渐挤出去。他认为房地产商几乎“无一例外”高度依赖信贷资金,今年累积的加息幅度和明年加息的预期会对其产生巨大影响。“长远来看,央行加息步伐不会停止,房贷压力会逐步加大,对房地产市场需求产生抑制效应。”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说,这次实施的“非对称加息”,能使银行利差减少,有利于抑制银行房贷冲动。
昨日,央行公布了今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的7个大城市居民购房意愿除广州和重庆外,均较上季度下跌,其中北京、天津降幅最为明显,分别较上季度下跌7个百分点和3.5个百分点。从居民家庭收入结构观察,中低收入家庭购房意愿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而降低,但高收入家庭仍有较强的购房冲动。
央行认为,第4季度出台的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实行上浮利率等一系列针对房地产贷款的调控政策,抑制了部分贷款买房者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