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第一卷成果发布会在中国社科院举行,报告的主要撰稿者之一单菁箐博士表示,该报告针对中国城市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发展对策建议,其中包括要逐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放松人口向大城市流动的过度限制,鼓励具备条件的中等城市成长为大城市。
综合评价深圳东莞居前二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近日出版。社科院副院长陈佳贵在发布会上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化率从1980年的19%,提高到2005年的43%,到2020年中国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
蓝皮书指出,城市科学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观,所追求的是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依据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地级及以上大城市中,深圳、东莞、北京居前三。
在地级及以上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中,东营、珠海、南通居前三;在县级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中,昆山、常熟、江阴居前三。
贫困问题将阻碍城市发展
蓝皮书还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贫困凸显,失业和下岗工人增加,影响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现实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贫困更多地被看作一种农村现象,这是因为中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城市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微不足道。
蓝皮书认为,目前中国城市交通面临极大挑战,其中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交通拥堵是大城市中人们感触最深、影响最大、积怨最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