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白领宋小姐和朋友在外就餐总能获得颇高“回头率”,因为他们吃饭时都用各自的“随身筷”。
宋小姐是绿色和平组织“筷行动”的一名志愿者,只要在外就餐就必定会用随身携带的一双可循环使用的筷子。记者所见,宋小姐包里的筷子是一种比家用筷子稍短的便携木筷,上刻 “GREENPEACE(绿色和平)”英文字样,同时还随筷附有一个原色纯棉布套。
如今,在京城像她这样的“随身筷”一族年轻人渐渐增多,且成为都市环保时尚的新“领袖”。
据“筷联盟”的发起人马益超介绍,该活动自二OO七年十月展开迄今,北京地区已有过万志愿者参与其中。从与几位志愿者的聊天中,记者发现,“随身筷一族”人数远远大于此数。
宋小姐就表示身边很多朋友都是“随身筷”一族。她得意地说,起初受“威逼利诱”的朋友,如今,不但自己带,还动员他们周围的朋友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并尽量随身携带筷子在外就餐。
“看到对我们侧目而视的人,我们这帮年轻人一般会‘厚着脸皮’跟他们聊聊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危害性”。宋小姐说,大多数人表示会放弃使用一次性筷子并有兴趣尝试自带筷子外出就餐。
在京一家电视台工作的申先生连出差都不忘带筷子。他表示,整个办公室早被他“传染”得都“随身筷乐”了。遇到大家聚齐了,就敲着自家的筷子要求出去撮一顿,顺便让他们小小的另类行动唤起更多人去关注环境、关注人类居住的地球。
除了鼓励消费者自带筷子就餐,马益超介绍说,他和志愿者们也希望餐厅能用卫生消毒筷取代一次性筷的使用。近七个月时间里,他们向北京的诸多餐厅介绍了换用卫生消毒筷在环保和经济上的双重收益,虽然有部分餐厅拒绝改变,但目前已有三百多家餐厅愿意提供卫生消毒筷。
马益超拿出一组数据:中国每年生产八百亿双一次性筷子,首尾相接,可以从地球往返月球二十一次,可以铺满三百六十三个天安门广场。 而每回收三双一次性筷子,就可以生产一张A4纸。按五十人的公司的用纸量计算,做出的纸大概可以使用五十五万年。
下一步,马益超表示,打算开始一场关于纸张的环保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