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市民眼中,武珞路中学、七一中学、武汉一初、二初、三初、六初、十一学校等都是各区最好的初中。今年,这些江城名声最为响亮的一批改制初中,要么全部转为民办,要么分校转为民办,像商量好了似的一同迈入民办校行列。
按照武汉市5月份的部署:改制校转为民办校,每区原则上不超过1所小学、1-2所初中。但到7月,武昌、江岸两个教育大区,转制为民办校的初中各有3所。
好学校都争着转为民办校。对此,一所民办初中校长表示,民办校在收费、招生、人事管理上更灵活,学校多年积累的教育品牌可以更好延续,不会因为转制而消失。
民办校收费普涨
今年初,部分改制学校在接受家长咨询时,明确表示“学校转为民办后,按成本办学,学费要从去年的9000元涨到2。4万元。”一时间,涨价风在社会上传得沸沸扬扬,收费成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7月4日,武汉市教育局公布收费上限标准,16所民办初中,每生三年不超过1。8万元。
由于各校并没公布具体收费标准,家长们四处打探得知,不少学校拟将收费分为三档:“摇号”(电脑派位)进校的学生收费为1。2万至1。5万元,优秀的自主招生学生可适当减少,一般学生收1。8万元。而在去年,“摇号”学生的收费标准为三年共9000元。比较而言,费用上涨了至少3000元。
家长洪女士愤愤地说,“为何改来改去,好学校收费越来越高?”
教育部门解释,过去改制校既享有国家财政投入,又按民营机制招生收费,属于违规办学行为。部分符合条件的改制校依法规范为民办学校后,是由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财政性经费办学,其收费标准主要依据办学成本核定,因此收费标准要高一些。
除了收费,没啥变化?
武汉改制校转制方案公布后,家长孙女士最大的感受是“除了择校费上涨外,没有其他变化。”要上好初中,还是要择校,可选的民办校就是原来的改制校。
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武汉市教育局规定,改制校要转为民办学校,必须实现彻底的“五独立”(独立法人、独立校园、独立财务会计制度、独立招生、独立师资)。
现状却不是如此。据了解,转为民办校后,一些学校有独立校舍、实行独立招生,但是法定代表人还是原来的本校校长或者高中部校长,并没有真正独立。
与此同时,一些民办校长也在叫苦:“即使收1。8万元学费,也根本收不回办学成本。”
民办学校的经费缺口谁来补?一位教育人士直言不讳,学校要生存下去,要么新瓶装旧酒还是假民办,学校继续免费享受公办教育资源;要么就是扩大招生,在每个班塞进更多的学生,多收费。
目前,部分民办校的招生规模已突破教育部门规定的12个班的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