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紧张一直是困扰巨源矿发展的一大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巨源矿领导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今年,巨源矿通过开展岗位竞赛激发企业活力,取得了一定实效。对此,记者采访了巨源矿矿长廖时林。
记者:我注意到,劳动力紧张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巨源矿的发展,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廖时林: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回答,第一,相对其他矿井,巨源矿条件差,煤质差,产品经济附加值不高,带来企业经济效益不好,职工收入偏低,这是造成劳动力紧张的客观原因;第二,巨源矿管理比较滞后,机制不活,抑制了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发挥,企业缺乏创新创造的动力,是劳动力紧张的主观原因。我认为主观原因是根源,是主要问题。
记者:找到了主要根源,你们是采取什么方法来解决劳动力紧张的问题?
廖时林:靠管理创新,靠有活力的机制。矿还是这个矿,人还是这班人,如何把企业的潜能最大限度释放出来,的确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今年以来,我们在全矿所有岗位开展岗位竞赛,用工作业绩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来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激发企业活力。实践证明,岗位竞赛有了实质效果,今年1—4月,煤质灰份下降,售价提高,职工工作质量劳动效率提高,吨煤材料成本同比下降了16元。
记者:岗位竞赛与劳动竞赛有何区别,为什么要开展岗位竞赛?
廖时林:劳动竞赛在竞赛方式上是有突击性,在参赛人员上具有局限性。岗位竞赛则不然,它是全员参与,既是一种激励机制,也是一种评价机制。竞赛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整体的工作质量和劳动效率,缓解劳动力紧张问题。目前,在巨源矿,不论是可量化还是不可量化的岗位,只要工作有明显进步,工作效率提高都要受到表扬和奖励。
记者:岗位竞赛对工作有何推动,职工参与度怎样?
廖时林:岗位竞赛虽然与那种紧张的生产竞赛不同,但岗位竞赛是一种普遍的评价表彰机制,不论你干哪一行,只要干好了,干出了成绩,就能得到企业的肯定和褒奖,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如:井下作业人员在天眼子施工中,从节支降耗的目的出发,改木盘支护为水泥盘支护,既降低了坑耗,减少了维修成本,又改善了安全生产环境。又如:井下煤质赋存条件差,有的地方一半煤层一半岩石,这样的工作地点一是煤质监管要到位,二是采煤人员质量责任要到位,实施分采分运。对待这样的情况就要靠岗位竞赛检验员工的职业操守。谁工作认真负责,忠诚履职,创造劳动效率和劳动价值高,就奖励谁。我们开展岗位竞赛,就是要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通过激发全员的工作热情,达到提高全员劳动效率的目的。
记者:岗位竞赛真有那么大的能量吗?从目前情况看岗位竞赛取得了什么实质性进展?
廖时林:勿容置疑,我们开展岗位竞赛就是要把企业潜在的活力释放出来。如:有的岗位实际工作时间并不长,有的只需四五个小时,有的甚至二三个小时,怎样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通过竞赛让这些岗位职工多想事,多干事,干好事。比如:地面人员到井下搬运设备、材料,矿部都给予奖励。又如:以前下斗装载合格率低,造成人员、电力的浪费和亏吨现象发生。岗位竞赛开展以来,矿部对下斗装载合格率实施奖罚,煤车装载在0.7吨以上,每车奖0.5元,0.7吨以下罚0.5元。这一奖一罚大大改变了下斗工的工作质量,煤车装载合格率达95%以上。目前,在巨源矿,不论是动脑力的,还是干体力的,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千方百计地干好本职工作,使岗位工作出新、出彩、出色。岗位竞赛激发了企业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