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团公司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暨2011年工作会“双先”表彰会上的报告(摘要)
魏建明
一、“十一五”简要回顾和2010年工作总结
“十一五”是萍矿发展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成就巨大。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效益最好。五年累计实现利润6.06亿元。第二,安全状况最好。“十一五”全公司的百万吨死亡率降到了1以下,后三年七对生产矿井全部实现安全生产。第三,职工受惠最多。2010年职工人均收入达到30028元,比2005年的15838元,将近翻了一番,是职工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十一五”期间建成3856套采煤沉陷治理小区住房,开工了1080户棚户区改造工程,彻底消除了矿区破、脏、乱的落后面貌。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圆满兑现了年初制订的各项工作目标。
(一)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兑现了经营奋斗目标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8.9亿元,同口径增加5亿元;实现利润1.5亿元,同比增加7000万元。
1.狠抓煤矿增产增收。
2.改进非煤企业管理。
3.各部门积极发挥监督、协调、服务职能,为兑现目标出力。
(二)高点起步,常抓不懈,兑现了安全奋斗目标
1.推进管理制度创新。继续推出了闭环式安全隐患排查、安全互动、文明区队竞赛、个人安全绩效考评、安全班前评估、“三个第一、一个最后”、大群安网络等创新的安全管理制度,又推出了提升设备月报制度、一通三防月报制度、“五查”安全监察体系建设等制度创新。
2.狠抓过程安全管理。喃西过安全班评估、“三个第一、一个最后”、闭环式隐患排查等形式,及时发现、处理、消除作业现场的隐患;二是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加强干部现场跟班,发挥干部在现场发现和处置生产过程隐患的作用,同时,建立大群安网络;三是对生产环节、生产系统上出现的隐患,实行公司集中安全监察、专业安全检查、小分队抽查或者矿上排查;四是畅通安全信息,明确隐患汇报级次和渠道。
3.严格考核奖罚。—是加强了安全绩效的考核,提高安全绩效工资标准,通过收入杠杆引导个人安全行为。二是严肃追究隐患排查闭环管理过程中人为原因出现隐患的责任,以及制订整改措施后未按期整改隐患的责任。三是根据不同时期安全工作特点,每月开展安全活动。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兑现了矿井工程建设目标。
一是认真组织力量,加强开拓延深施工。
二是抓紧了宜萍新井建设。
三是兑现了青山新立井、巨源四水平提升斜井的井巷施工、设备安装工程,均于去年10月份投人运行。
四是积极筹备,按期开工高坑矿提升系统改造工程。
(四)履行承诺,清洁发展,兑现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全公司“十一五”期间节能达11.6万吨标煤,超额完成6.6万吨,万元产值能耗1.09,下降31.8%,并全面兑现了二氧化硫、废水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
在节能减排方面,仅去年一年就实施了以下项目:
1.实施了焦化公司煤气脱硫项目。
2.对焦化公司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
3.对电力公司高坑发电中心锅炉除渣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实现湿式除渣。
4.充分利用安源热能公司新开发的煤矿压风机冷却水热能转换技米,对青山、巨源、自源、黄冲等矿澡堂热能系统进行改造。
5. 全面完成高坑707水患治理二期工程,实现707涌水从地面排放。
(五)以人为本,和谐共建,兑现了民生事业目标
1.努力增加职工收入。去年全公司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30028元,比上年增加3526元,其中井下一线职工人均收入37620元,比上年增加3654元。
2.不断改善职工居住条件。全面完成采煤沉陷区安置住房建设收尾。成功争取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大力争取地方政府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
3.努力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是在高坑矿四水平、白源矿二水平新设置平巷人行车;二是在前几年投入大量资金改造职工宿舍环境以后,去年又投入700多万元,对杨桥、巨源、黄冲、白源、青山等矿的澡堂、进班室、食堂等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
4.积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一是投入1500万元,为湘雅萍矿合作医院和各矿医院添置了一批医疗设备。二是积极实施矿区环境整治、道路改造、房屋维修,进一步硬化、亮化、绿化了矿区环境。三是在矿区新建7个文体活动休闲娱乐场所。
5.认真落实惠民政策。
6.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帮扶困难职工。
二、“十二五”期间改革发展思路
萍矿集团“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可概括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兼顾总量、效益、就业,拓展煤炭传统产业;招商引资、重组改制,优化升级非煤产业;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艰苦创业。为萍矿再发展而努力奋斗”。
“十二五”发展目标,简而言之就是“三保三争”,即煤炭产量保400万吨争500万吨;经济总量保40亿元争50亿元;职工收入保4万元争5万元。
着重发展以下产业:
第一,煤炭产业。在稳定现有产量,增加宜萍产能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在萍乡新建两座矿井,产能150万吨。
第二,焦化上下游产业链。尽快实现达产70万吨,并实施干熄焦发电、炭黑、煤气管道三个项目。新建50万吨焦炉,力争“十二五”末焦化产业链销售收入达25亿。
第三,其他产业。包括机械、管道、旅游、医疗等,“十二五”末销售收入要达到10亿元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的战略举措:
一是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我们要始终坚持一点,那就是不管体制怎么变,坚持发展不能变,坚持抓好日常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不能变,坚持关注民生,为职工谋利益的立场不能变。
二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尤其重要,加强宏观政策的理解能力、重大问题的决断能力、决策事项的执行能力建设是迫切任务。技术人员、一般职工的素质是企业长青的基石,更要持之以恒地强化能力建设,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区队、学习型班组等活动,建立学习激励机制,积极选拔优秀人才到领导岗位;加强考工考级,开展各类技术比武。
三是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传统的体制是行不通的,不改就没有活路,与其干熬,还不如主动出击,分散突围,闯出一条生路。
四是和衷共济,营造环境。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稳定工作,积极主动解决群众问题,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广大职工、家属也要对企业多一分理解、多一分体谅,合理合法反映诉求,共同营造稳定的内部环境。各级领导要廉洁自律,勤以奉公,清风正气干事业。广大职工要以阳光心态待人处事,以事业为重,鼓励干事,善待失误,形成人人想干事、支持干成事的内部人文环境。
三、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起始之年,开局之年,承前启后,事关重大。今年的工作纲要概括为三句话:发展是主题,项目建设是第一要务,头等大事是抓安全。
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把握发展主题,给力项目建设,以项目强力推动企业再发展
一个单位的发展,关键在投资,核心是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要实现高位开局,必须全面兑现今年的项目建设目标。
1.煤矿发展项目。包括宜萍煤矿建设、高坑矿提升系统改造等。高度重视矿井接续资源问题。积极协调,争取年内获得目标资源的探矿权,为建井作准备。
2.焦化上下游产业链发展项目。包括干熄焦发电、炭黑、煤气管道三个项目。
3.机械厂发展项目。链条车间和铆焊车间建设已经立项,要立即启动,上半年完成。加大省内外市场开拓,抢占煤机市场。继续发展做大环保机械产品。
4.旅游产业发展项目。
(二)推进双增双节,狠抓经营管理,坚决兑现全年经营目标
全面发动,凝心聚力,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大力开展双增双节活动。着力点要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努力稳定煤炭生产。
二是认真组织洗精煤生产。
三是努力节支降耗,降低生产成本。
四是做好煤炭销售协调服务工作。
五是各非煤单位要狠抓市场开拓,改进内部管理,进一步扭亏增盈,兑现全年经营目标。
(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改制,努力搞活非煤企业
坚持分类指导,一厂一策。资产较大,且在正常生产经营的单位如管道公司、武功山休闲旅游公司、海南桂林洋度假村等单位,尽量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做大做强;对已经基本歇业的科达公司、焊接材料厂等单位,要设法利用现有土地、房屋资产引进产业,盘活存量,形式可股份制,也可以租赁经营。热能公司等仍在经营的小单位可通过经营者、职工收购、持股或招商引资进行改制。电力公司主要是抓好安源发电厂的关闭搬迁、人员分流等工作。
(四)坚持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战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一是积极推进应用采掘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
二是抓好复采和找煤工程,努力扩大开采储量,延长矿井寿命。
三是非煤产业也要关注本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生产系统,研究开发新产品。
四是加强节能和减排工作。
(五)全力抓好安全生产,维护职工生命菽和发展权
就做好今年的安全工作,再强调几点:
1.突出抓好重大隐患防治,防止重大事故。
2.进一步提升矿井质量标准化水平。
3.坚持好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4.努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六)强基固本,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1.规范财务管理。要按照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制订完善各个会计岗位工作标准、工作规范和责任制度,赋予会计人员职责权利,加强履职监督检查,规范会计核算。
2.规范非生产性费用支出。一是继续严格控制各类外出开会、培训、学习、考察活动。二是严格控制招待费、业务费、办公费等费用支出。三是严格控制各类对外赞助、宣传活动。
3.规范劳动工资管理。继续对全公司劳动用工进行整顿,实行岗位工资预算,增员不增工资,通过提高效率、减少用工来增加职工收入。严格工效考核。
4.规范建设项目管理。对各单位的地面建设项目,包括社区维修工程,实行计划管理。
5.规范内审管理。
6.全面清理整顿小公司。
(七)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推进和谐矿区建设
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的思路,大力推进和谐平安矿区建设,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幸福感,增加矿区和谐度。
1.多渠道、可持续地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2.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推进矿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为企业改革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环境。
3.加强廉政建设,严肃惩治腐败,消除不和谐因素。要扎实开展“清风正气和谐年”活动,推进“三反三查三公开”。
4.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大力弘扬“义无反顾、敢为人先”的企业精神,建功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