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坑发电厂,每个车间里都有几本同样规格的、厚厚的笔记本,翻开一看,上面不仅写有日常工作情况,还有管理方法、安全体会、心得感悟等内容,基层班组长是这些信息的记载者。对于记者来说,班组长日志是采访中的“新发现”;对于班组长来说,却是早已形成习惯的“老规矩”。
维修车间燃钳班班长周成萍告诉记者:“写班组长日志是高坑电厂班组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已经持续三年多了。说实话,刚开始时大家有点不想写,也不知道该怎么写,就拿我来说吧,50岁的人了,提起笔来确实犯愁。可在厂里和车间的坚持要求下,慢慢地就越写越好、越写越多,不仅提高了个人的写作能力,还提升了班组的管理水平。维修车间突发情况和紧急任务较多,我就在日志中着重写职工加班或夜晚检修的情况,既是一种工作记录,又是对职工的鼓励,在进班会上拿出来念念,能凝聚人心,促进班组团结和谐。”去年,燃钳班被评为省煤炭集团公司“工人先锋号”,周成萍说,这其中也有班缀长日志的功劳。
“今天刚到厂门口,我以为视力出了问题,觉得烟囱未冒烟,难道全厂都停了吗?问了下身边的同事,他说是真的,一台炉子都未保住。今天可能又是一个不眠之夜……”这是运行车间丁值值长陈建斌2月17日写的班组长日志,他一边将这篇日志翻给记者看,一边说起了当时的情形:“那天捞渣器和锅炉都出了问题,厂领导和车间领导带领我们努力抢修,终于茌第二天凌晨4点半将炉子点燃,恢复了正常运行。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当我回顾工作情况时,翻开日志本总能找到答案,日志为寻找和改进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说起班组长日志,燃运车间的技术员甘峰也颇有感触,他形象的将其总结为“档案袋”、“技术手册”。他说:“车间有个专门存放班组长日志的柜子,我经常去翻看,设备情况都在这‘档案袋’里。有位班组长曾在日志里写到‘皮带清扫器容易磨损,坏的次数太多,钳工都不愿意来更换了’,就是这么一句话,让我动了改进的脑筋,随后就和同事通过实验制作出了弹簧挂钩活动式皮带清扫器,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还降低了设备的维修难度。班组长们经常在日志中记录自己的工作方法,这就形成了一本很好的技术手册,我从中受益匪浅。”
通过与职工们的交谈,记者发现,这车间里的班组长日志确实有其独特魅力,对高坑电厂的班组工作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这种好的工作方法值得坚持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