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诸多不利条件,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经济始终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速较快、经济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民生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记者从19日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我省经济运行呈现出八大亮点,其中之一是生产总值(GDP)预计达到1.12万亿元,昂首挺进“万亿元俱乐部”。
亮点1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
今年,我省粮食总产达410.6亿斤。从2004年的290亿斤,到今年的410亿斤,我省粮食产能提高了41.4%。江西用占全国1.8%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3.8%的粮食。粮食增产,也促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元,增长15%。
同时,水利建设规模空前。省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省财政三年内筹集120亿元,用于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安排3亿元,总量达6.1亿元配套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有关专家认为,正是由于省委、省政府总揽全局,高位推动,积极落实惠农政策,稳面扩面,并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才有粮食增产、水利建设规模空前这一喜人局面。
亮点2工业增速快销售好效益高
在工业生产方面,呈现出增速快、销售好、效益大幅提升的突出亮点。全年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820亿元,增长19%。其中,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1520亿元,增长22%;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产业达到5个,这当中,有色金属行业更是突破4000亿元;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1.3万亿元,新增过百亿园区14个,总数达到48个。
值得一提的是,1~10月,37个工业大类行业增加值实现全部增长,其中34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超过20%的达17个行业。全省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64%,表明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
来自省统计局的消息说,今年,江西工业经济效益保持高位稳定运行。工业“四率”中人均创利率53146元,增长39.62%;资金利润率12.46%,提高2.06%。
亮点3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迅猛
12月13日,从省旅游局传来喜讯:截至11月30日,我省接待境内外游客1.5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070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正式宣告江西旅游进入“千亿俱乐部”。预计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将超过1.6亿人次,增长38.2%;旅游总收入1100亿元,增长34.5%。
而在文化产业方面,今年主营业务收入在去年达到844.3亿元的基础上,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接近千亿元大关。据悉,今年上半年,全省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达476.6亿元。
这只是我省近年来大力发展服务业的一个缩影。加大服务业投入是其中一大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今年1~9月,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382.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4.9%。
同时,我省还制定出台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发展现代旅游业,壮大文化产业,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
亮点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城乡面貌新
年初“两会”时,我省定下的经济运行目标是:“三个突破”、“八个提高”,“三个突破”之一便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
19日从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传来好消息:我省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如期实现突破1万亿元的目标,预计达到1.1万亿元,增长25%。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认为,固定资产依然保持高位增长,成为拉动江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没有投资就没有项目。相比前两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这是改变了过去过于依赖固投而产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即现在更注重发展质量了。
同时,我省城乡面貌发生新的变化。今年以来,我省城镇化稳步推进,11个设区市中心城区实施城镇建设项目1065个,完成投资3753亿元,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80万,城镇化率达到45.7%,提高1.64个百分点。另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新增高速公路554公里,总里程达到3642公里。
亮点5财政总收入突破1600亿元
据透露,预计今年全省财政收入突破1600亿元,达到1626亿元,增长3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1040亿元,增长33.8%。均实现了30%以上的高增长,而且超额完成年初所确定的目标。
今年,我省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全省财政总收入持续保持30%以上的大幅增长,县域财政增长态势强劲,预计财政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36个,超20亿元的达到13个,超过30亿元的达到4个,南昌县超40亿元。
县级财政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设区市财政收入总量的攀升。在2010年南昌、赣州、九江、上饶、宜春财政收入总量超100亿元的基础上,今年1至11月,吉安、新余财政收入又跃上100亿元台阶。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得益于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企业效益提升,税收特别是主体税种增势良好,推动财政收入质量提高。
亮点6外贸出口首次居中部第一
今年,我省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非工口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扎实推进,提前一年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外贸出口增长50%。
据悉,非工口七个系统完成改制的企业有1771户,占企业总数的99.3%;已安置职工34.6万人,占职工总人数的95.1%。同时,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不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在13个县开展了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所有设区市启动了公务卡改革。
此外,预计进出口总额300亿美元,增长40%,其中出口200亿美元以上,增长50%。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江西外贸出口首次成为中部第一。2009年73.6亿美元,2010年134.1亿美元,2011年突破200亿美元。短短三年时间,江西外贸出口规模在全国、中部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截至今年11月,江西出口总量在全国排位前移8位,居第12位;在中部地区更是从2008年以前长期垫底迅速跃居第一。
麻智辉认为,这得益于我省招商引资策略得力,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迅速实现产业集聚,出口企业数量激增,不断巩固出口迅猛增长的根基。
亮点7加大民生投入群众得实惠
据悉,年初确定的民生工程66件实事全面完成。就业、社保、医疗、教育、住房等取得新的突破,尤其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镇医保政策标准全省统一,累计为18.1万例白内障患者、8119例唇腭裂患者、351例白血病患儿、385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免费救治,启动了尿毒症患者免费透析救治。
同时,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2.6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6万户。
麻智辉认为,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为各项民生及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扎实的资金保障。
的确,前11个月,全省财政支出突破2000亿元,达2028亿元,同比增长30.3%。其中用于交通运输的支出186.9亿元,用于住房保障的支出94.1亿元,用于就业补助的支出21.6亿元,医疗卫生的支出165.5亿元。
正是由于前所未有的民生投入,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社会保持稳定。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0元。
亮点8顺利跨入“万亿元俱乐部”
在今年年初江西“两会”时,麻智辉就大胆预言,江西最快可在2011年挺进GDP“万亿元俱乐部”。作出这一预言,是在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数据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判断。
麻智辉认为,在应对后国际金融危机中,江西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保持了逆势上扬、进位赶超的好势头。尤其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使江西拥有了难得的项目库,而且为江西更好地与国际、国内资本对接创造了条件,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果不其然,19日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传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2011年GDP总量预计达到1.12万亿元,增长12.5%。以此为标志,全省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二产和三产在整个产业结构的比重越来越重。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7.8%提高到8.6%,非公有经济增长41.5%。
麻智辉认为,跨入“万亿GDP俱乐部”意味着有了新的发展平台、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速度。他说,若不出大的意外,从2012年起,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加速度”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