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江南第一大矿,破产重组,再现活力……纵观高坑煤矿近十余年的发展轨迹,所谓筚路十年磨一剑,极其重要的一点,应归功于高坑煤矿锐意改革、创新奋进的精神。
数字虽然枯燥,但数字同样最有说服力:2001年至2011年,高坑煤矿减员620人,而原煤产量增加了将近2倍,利润增加了4倍多;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从8000元增加到3.8万元。透过这令人欣喜的成绩,记者看到了高坑煤矿撬动全员工效的一个支点:效率优先的分配机制。这无疑是他们贯穿于自然减员提效工作中的制胜法宝。
工资总额不变 定员定岗多劳多得
重组之初,百废待兴。高坑煤矿从梳理用工体制着手,对全矿各单位、部门、工种岗位进行全面摸底调查,通过对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量的量化考核,科学地为各单位、各部门下达定岗定员基数,并按用工基数下达吨煤工资结算指标。高坑煤矿的基本分配制度——吨煤工资承包制,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在此基础上,高坑煤矿创新举措,“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量化考核。有的岗位定员12人,实际10人,怎么办?10人拿12人的工资!井下线路有变化,需要其他单位支援,怎么办?矿上给予支援人员相应的补助!职工从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中切实获得了实惠,生产积极性高了,主动性大了。10年来,高坑煤矿的地面单位几乎都有减员,多的上百人,少的几人,但没有一个单位要求增加人,没有一个单位因为减员而降低了工作质量和生产效率。
工作业绩至上 分配形式灵活多样
如何做好做活分配这篇文章?高坑煤矿围绕工作效率与业绩这个核心,在执行基本分配制度的同时,将吨煤工资承包制与开展劳动竞赛、奖励出勤和增效增产增收等并举,形式多样,灵活运用。
——井下地质条件发生变化,生产任务难以完成时,矿上就给予一定的吨煤奖,激励职工完成生产任务,使职工工资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稳定,逐步增加,增强职工积极生产的信心。
——开展采煤、掘进选手赛,吨煤超产赛。掘进日架棚4架,人均奖励80元;部分选手每月光竞赛奖就能拿到1000多元。
——生产一线工人月出勤26天以上的,给予500元出勤奖。此举大大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保证了重点节假日的出勤,全矿职工平均出勤达26天/月以上。
此外,高坑煤矿还奖励增效增产增收;对特殊岗位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安全高效完成任务,给予对等奖励。对优秀班组长、劳模,每月给予200-300元津贴,并形成长效机制;连续三个季度当选优秀班组长的,矿工会组织班组长带妻子去海南旅游,并另外发1000元服装费。对特殊岗位做出特殊贡献的给予重奖。2008年,生产科因为找煤有功,集体获得奖励10万元。
撬动全员工效 企业发展增添活力
效率优先的分配机制,撬动了高坑煤矿的全员工效,更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精神。每天做多少事,可以拿到多少钱,职工心中有数;工作任务不足时,职工就主动争取,不完成工作量,绝不出班。
于是,下料工兼做下斗工,钳工还兼开溜子,大小工进班就把料带进工作面,井下送饭员也满满地挑上一担担饭……采掘一区近三年生产原煤约14万吨,超产2.4万吨,荣获全国煤矿安全先进称号;洗煤厂杨洪江班组连续7次被评为矿优秀班组;采掘一区的谭建云采煤班2009年至2011年度先后荣获萍矿集团公司“工人先锋号”模范班组、省煤炭集团公司“工人先锋号”模范班组称号,今年“五一”期间又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十年自然减员提效,创新分配机制,高坑煤矿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从2001年的8000元,增加到2011年的3.8万元;企业减员620人,其三险一金、加班费和绩效工资等按人均每年9000元计算,一年节约开支600余万元。
职工收入高了,企业发展快了,如今的高坑煤矿正朝着“稳中求进、稳中快进”的目标昂首挺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