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柱机前,两名修理人员正启动机器,解体坏了的单顶柱。
从井下回收来的单顶柱,主要存在漏液、柱体变形等问题。通过卸柱,修复变形的单顶柱钢套,清洗活塞、三用阀的铁锈,换掉老化的密封圈,一只可能报废的单顶柱就这样获得“重生”。
3月初,在白源煤矿更生厂液压单顶柱车间采访,厂党支部书记卢小明告诉记者,车间每天要修复单顶柱30多根,最多时可修复近50根。
车间里拉缸机正呼呼运转,修理着一变形的单顶柱钢套。卢小明告诉记者,这拉缸机原来是磨损型的,通过磨,对钢套修复,对钢套磨损大,且效果不理想;厂长李正国对机器进行了改造,变磨缸为拉缸,磨损没了,既提高了成品率,还节约了资金。
说到厂长李正国搞小改小革,修理人员来了兴致。车间班长刘天祥说,不单拉缸机是李厂长改造的,车间里大多数机器都经他改造过。正在修三用阀的王焕义告诉记者,多功能的摇柄机就是李厂长制作的;以前要手工拆装,现在只要机子一摇,阀套就旋进去了。
王焕义启动三用阀装卸机,把一只三用阀轻易地卸了下来。他说,你不要小看这台三用阀装卸机,它是李厂长利用报废摇柄钻床改造的,买一台要几万元,他这是变废为宝。李厂长很多改造项目技术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呢。
在活塞压力机前,修理人员正用高压水枪冲洗单顶柱两头,再套上活塞,放机器下一压,“嗒啦”一声,活塞装上。之后,搬上单顶柱安装机,装上底座、三用阀,一只单顶柱就安装好了。
卢小明告诉记者,修复后的单顶柱要试压24小时;没问题,才能送到井下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