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百年老企业萍矿集团,有一批老党员、老战士、老劳模,他们曾为国家、为企业作出过突出贡献,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在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本平台特开辟“数说100年•萍矿英雄谱”专栏,系列报道一批获得国家纪念章的老战士、老党员以及老劳模等身上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红色经典故事,再现他们的斗争精神、革命精神、拼搏精神、工匠精神。 今天推出的是——刘铭春:为党的医疗事业奉献一生 1931年出生,1953年入党,1978年获评江西省劳动模范,从一名贫困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医院院长,90高龄的萍矿离休老干部、老党员刘铭春,从小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敢于涉险、勇于创新,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他的一生,就是为党的医疗事业奉献的一生。 感沐党恩 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刘铭春出生于辽宁海城,小时候故乡经历多年战乱,导致家庭非常贫困,他高二便辍学在外打短工,每天忍饥挨饿。1948年,我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夺取了东北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东北人民获得解放,城市秩序迅速恢复。当年,中国医科大学在沈阳筹备建立,在外打工的刘铭春被录取进校,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有美军战机在沈阳上空盘旋,当时正在医院实习的刘铭春,经常要去接送从朝鲜战场上运回的伤员。这些伤员有的被炸弹炸没了腿,有的双目失明,浑身裹满了渗血的医疗棉布。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技术,很多人在后续治疗中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只有十多岁……英雄们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新中国百废待兴、缺医少药的现实窘境,给他带来极大的冲击,暗暗立誓要成为一名医术高超的医生。 因此,1952年8月,成绩优异本可留校任职的刘铭春,毅然选择去全国最艰苦的地方奋斗,立志为党的医疗事业奉献一切。他由此进入了萍矿总医院,开始了他的从医生涯,这一干就干了近40年。 萍矿总医院作为一家矿山医院,外伤患者多,骨折患者多,医疗条件差,为让病人少吃苦,刘铭春主动找到医院领导,提出要加强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并到唐山进修了一年。后来,他又先后到上海广四医院、长沙湘雅医院等进修学习,不断向理论深挖,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在胸科、脑科、骨科等方面进步很大,综合素质迅速得以提升,逐渐从一名普通医生走向管理岗位。 勇于创新 填补多项省内空白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需要不断学习,而且还要敢于涉险、勇于创新!”刘铭春说。 在刘铭春的带领下,江西省第一例成功断肢再生手术、第一例成功开颅手术、第一例嗜铬细胞瘤成功切除手术等多项手术,先后在萍矿总医院成功开展,填补了许多全省空白。这在当时那个年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当时,断臂在车间都已经很长时间了,手术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回忆起刘铭春实施江西省第一例成功断肢再生手术时,同为萍矿总医院医生的刘铭春爱人史有懿说,“当时清洗断臂就用了六七个小时,首先要将凝血块疏通,将血腥而杂乱的断面完全清洗干净。”这次手术,是刘铭春的“省级创新手术处女作”,对年轻的刘铭春而言,是人生的极大挑战,意义非凡。当时有保守的班子成员反对,并剑指刘铭春的从医经历:“你还太年轻!”“为了患者,我甘愿冒这个险!”就是在这样一种医者最朴素、最崇高的信念支撑下,刘铭春不惧风险、大胆创新,成功实施了这一“省级首例手术”,为患者带来了优质的术后生活。 第一例开颅手术,刘铭春当时只在书上和国内外其他论文期刊上看到过,但实际操作,所有人心里都没底。“但如果因为害怕手术失败承担责任而不为病人进行开颅手术,那病人一定会死亡。”追忆当时情景,刘铭春激动地说。那时,病人由于三叉神经受到挤压,在医院每天都痛不欲生,已几次自杀,但都被拦了下来。正是有了刘铭春的挺身而出,带领团队为病人精心施行手术,成功解除了病人的痛苦。 无私奉献 展现中国医者风范 由于当时医院骨折类外伤病人较多,常常面临供血难的问题。每当医院找不到与患者配对的血型,只要自己的血型符合,刘铭春就主动为病人献血,一次300cc、500cc……他从没想过会不会对自己的身体有影响,心中想的就是:“如果我不给病人献血,他们就会直接面临死亡!”在他的带动下,医院成立了献血队。只要病人有需要,医生们就会挽起袖子说:“用我的血!” 1980年,刘铭春带领一支医疗队到突尼斯开展医疗援助。由于那里靠近撒哈拉沙漠,雨水少、天气热,别人都不愿去,刘铭春毅然担起队长职责。其他国家的队长住别墅,他却住在简陋的公寓里,因为他从不讲究这些;别的队长工作之余经常带爱人度假,刘铭春却总是无私替班的那个。那时当地一个工厂爆炸,80多人受伤,为了救治他们,“5+2”“白+黑”就是刘铭春的工作常态。他不讲条件、无私奉献、倾心付出,无论什么疑难杂症、突发状况,始终临危不惧、精心施救,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获得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肯定与好评。 当时援助时间本是2年,但根据上级安排,援助时间一再被延长,导致医疗队员思想波动很大,特别是女同志,她们心中对家的牵挂日渐浓烈。“中国医者,在关键的时候就要顶上去!中国党员,在艰难的时候就要将责任扛在肩上!”刘铭春十分理解她们的难处,但是,他更明白:他们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中国医者!为此,他耐心细致做好队员的思想工作,最终带领着他的医疗团队,一直坚守到最后。 高尚的医德,是成为一名好医生的最重要的素质。刘铭春这名农家子弟,从艰难困苦中成长,在党的恩泽下奋进,就是这样用医者仁心践行党员初心使命,逐渐成长为萍矿总医院的院长,一生奋战在救死扶伤的医疗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