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源玻璃公司,有一条不生产玻璃却关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线——余热发电系统。在这里,460—500℃的工业烟气将通过两台余热锅炉、一套6MW汽轮发电机组,转化为清洁电能。维护这套系统的,是拥有丰富机电运维经验的环保余电车间主任杨正伟。 “这套余热发电系统建成后,每年预计能发电4357.5万千瓦时。”在玻璃项目工地上,杨正伟指着高耸的烟囱向记者介绍,“届时,每一缕高温烟气都将得到有效利用。” 1990年,杨正伟在高坑煤矿机电科开启了他的机电生涯。6年后,他转入浮法玻璃厂气保车间,肩负起全厂水、电、气、油等动力系统保障重任,成为生产线稳定运行的“守护者”。 2024年,杨正伟担任安源玻璃公司机电工程部部长,全面负责玻璃项目机电工程的设计协调、设备采购技术支持、施工安装管理等工作。面对全新的技术领域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他带领团队完成了玻璃项目EPC总承包招标文件技术说明书、工程总承包范围及设备投资概算等相关文件的编制、审核工作。 在临时用电方案中,他创新采用“以租代购”的方式配置变压器,仅这一项就节约了24.6万元;通过优化施工设计,又将工程费用降低了7.4万元,合计节省设备投资32万元。 在设备选型过程中,杨正伟与团队克服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通过与生产厂家的深入沟通和现场技术交流,最终确定了玻璃项目600多项机电设备的规格型号参数、价格及品牌范围。在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杨正伟高度重视安全管理。他组织编制了临时用电用水安全管理制度、箱式变电站安全操作规程等管理规定,累计查处施工现场安全用电隐患57条,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2025年9月,随着项目余热发电系统建设推进,杨正伟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环保余电车间主任。 据悉,这套在建的余热发电系统采用“两炉一机”配置,设计年发电量4357.5万千瓦时,年供电量3825.9万千瓦时,所发电能将全部供厂区自用,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25万吨。杨正伟介绍,此前该系统一直由外部单位运营,如今转为自主运行,面临设备新、团队新、经验缺等多重挑战。 “系统满负荷运行时每小时可发电5250千瓦,日均创造经济效益近8万元。”杨正伟表示,尽管当前困难不少,但从长远来看,这不仅有助于企业降本增收,更是将环保责任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环保是国企的责任担当,余热发电让责任真正转化为效益。”杨正伟说,“我们要确保每一度余热都能物尽其用,既创造经济价值,也实现环保价值。” 从机电维修到环保余电,杨正伟用坚守与实干,见证并推动了企业向绿色创能的转型升级。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以不懈的奋斗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不凡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