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1898年的安源煤矿总平巷
萍矿曾经有过苦难的昨天和足以让后辈自豪的光荣历史。一首流传久远的民谣:“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道尽安源矿工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漫漫黑夜里,遭受的凌侮和凄凉。一支气壮山河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歌:“世界兮我们当创造,压迫兮我们须解除,造世界兮除压迫,团结我劳工。”唱出了安源矿工的炽热情怀和坚定信念。一部近代中国工运史,记载了安源在革命斗争中的特殊地位和安源矿工的杰出贡献。作为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伟人亲手创建的革命发源地之一,这里曾建立起第一个中共产业党支部、第一个工人俱乐部、第一个工人消费合作社,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3年“二七”惨案后,全国革命暂时处于低潮,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却砥柱中流,巍然独立,成为我国工人运动“独树一帜,标榜华厦”的一盏明灯。1927年9月,1000多名安源工人投身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搞暴动,上井冈,反围剿,抗日寇,转战南北,前赴后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共和国的旗帜上有安源工人血染的风采! 素有“江南煤都”之称的萍乡煤矿,又是中国代近工业史上的“十大”厂矿之一。1908年,萍矿与湖北大冶铁矿、汉阳铁厂合并为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家用新式机械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的煤铁联合企业,是中国早期的经济联合实体,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发展我国民族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唱雄鸡天下白”。解放后,萍矿的历史翻开了崭新一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矿山更加焕发青春的光彩。 面对煤炭资源逐年递减、矿井衰老的困扰,面对“人员多、摊子大、效益差、包袱重”的严峻现实,富有光荣传统的萍矿人审时度势,不等不靠,大胆改革,努力减亏,于1996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精明的萍矿人,一方面稳定煤炭生产,努力实现由单纯的生产型向经营型的转变,一方面积极致力于非煤生产,从60年代开始狠抓多种经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优势。目前,萍矿拥有机械制造、客车改装、火工、电力、建材、建筑、轻化、林木、科技咨询和商业服务等十多个行业,已具有相当规模。近年,萍矿根据转产发展的需要,坚持老厂技改与新项目建设并重,对水泥厂和矸石电厂进行了技术改造和扩建,新建了浙江永庆热电厂和萍乡浮法玻璃厂。其中全国煤炭系统最大转产项目之一的浮法玻璃厂,工期仅一年零3个月,填补了江西工业的一项空白。萍矿还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出6110型豪华空调大客车、乳化炸药和全自动乳化炸药装药机、客车空调、玻璃钢冷库系列、FBT系列保温涂料、402不锈钢焊条和557特种焊条等新产品,由于科技含量高,质量好,为企业赢得了信誉和效益。 萍矿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对外经贸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就。1990年,萍矿成功地承揽了阿尔及利亚一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完成工程量4200万美元。该项目曾被中国建筑总公司评为中国在非洲最成功的项目之一。去年,又相继承接了尼泊尔一水利修复工程。在喀麦隆创办了一所医院。赴马来西亚开办煤矿的项目也在紧张筹划中。现在,萍矿生产的人造皮革、赛车座椅远销西欧、日本、澳大利亚、香港等20个国家和地区。继国家外经贸部授予萍矿建筑安装总公司对外签约权和对外承揽工程资质后,1997年又正式批准萍矿享有企业产品进出口权和海关报关权。 随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萍矿进一步实施科技兴企战略,花大力气做好人才培养、引进和交流工作,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每年都有重大攻关项目出台,科学技术在萍矿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正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灿烂的精神文明之花,必然结出丰硕经济之果。萍矿大力发展企业文化,弘扬“义无反顾、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再造辉煌”的企业精神,扎扎实实抓好岗位职业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厂矿活动,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岁月风雨洗征程,继往开来攀高峰。面向21世纪的萍矿人,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针,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必将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