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多、效率低、管理粗放,是煤炭企业普遍性的问题,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劳动效率,一直是煤矿管理面对的主要课题。近几年来,高坑矿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劳动用工上做了有益的尝试。
谈论企业经济工作,数据最有说服力。2009年,高坑矿有职工1900多人,全年生产原煤33万吨,生产精煤15.9万吨。与5年前的2005年相比,职工人数减少了27%,原煤产量、精煤产量却净增6万吨和11.2万吨,企业利润、职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倍以上。人员大幅减少,产量、效益却逐年提升,这在常人看来是一个不等式。但是,这的的确确是高坑矿已经实现并且摆在了桌面上的成绩。那么,高坑矿巨大的能量是怎样释放出来的?记者采访调查的结论是:靠科学有效的劳动管理,靠经济杠杆的撬动。
2001年,高坑矿实行破产重组,2005年仍有职工2600多人。对于一个只能维持20多万吨年产的矿井,用人多效率低的问题愈发显现出来,直接导致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差,职工收入低,企业职工两个积极性都没有发挥出来。
高坑矿领导层意识到:解决企业用人多、效率低下问题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议题。于是,高坑矿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方面加大矿井补勘找煤力度,解决矿井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艰苦努力,矿井可采煤量和服务年限从3-5年向后延伸了15-20年。一方面在劳动用工上统筹规划,利用职工退休、内退等自然减员,不再增加新的用工,逐步将企业职工人数从2600多人降至2000人以下。为了实施好减员战略,矿劳动人事部门对全矿各单位、部门、工种岗位进行全面摸底调查,通过对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量的量化考核,科学地为各单位、各部门下达定岗定员基数,并按用工基数下达吨煤工资结算指标。矿部还作出了“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决定,目的就是鼓励基层单位减少冗员、精干高效。
5年来,高坑矿制定的定员基数和工资结算方案一直没有更改过。其用意就是要把减员红利让给职工。自2005年以来,高坑矿每年办理退休、内退、调出等自然减员有100多人,5年时间已经减去600多人,全矿几乎所有单位都有减员,多的几十人,少的几人。但是,没有一个单位要求增加人,没有一个单位因为减人而降低了工作质量和劳动效率。“减人不减资”的政策让职工得到了实惠,如有的岗位定员10人,实际8人,8人即可拿10人的工资;有的岗位定员4人,实际只有3人,3人可拿4人的工资。总务科减员40多人,这个科采取一人多职、岗位兼容、不设闲岗的做法,很好地配合了生产需要,同时,职工收入上来了,工作干劲也足了。400盘区是采一区的一个班建制单位,按照以前的做法一个盘区就是一个采区,人员编制在100-200人之间。目前,高坑矿采用大采区管理下的盘区责任制,400盘区仅有职工60多人,管理人员就一个大班长。在劳动力安排上,只需三合人决不派三合半,下料工兼下斗工、钳电工兼开溜子,大小工进班要把料带进工作面,劳动人员的合理利用达到了极至。平均全员工效月产原煤100吨/人,最高达130吨/人。产量、工效、收入创全矿最高水平。矿长王文华对记者说:在高坑矿,收入与煤价没有关系,只与劳动量和劳动定额有关系,说白了煤价和市场是企业考虑的事,职工只要努力工作,就不担心收入。同时,企业也是劳动用工管理的最大受益者,一个员工的三险一金、加班费和绩效工资等一年9000多元,减员600多人,意味着一年节约开支600余万元。如果说向管理要效益,科学的劳动用工管理可以将企业的效益能量得到有效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