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元月7日,针对原有铅酸型矿灯被市场淘汰的现状,在集团公司的关怀和支持下,焊接材料厂厂部作出了开发新品种,让“萍光”牌矿灯焕发青春和活力的决定。矿灯车间党员人人争当新产品开发攻关闯将,克服设计难、办证难、生产难、市场开拓难等重重困难,去年一年内成功开发了“萍光牌”KS4LM(A)、KJ4LM(A)两个矿灯新产品,并将6600盏新灯推向市场,走进矿山,实现盈利。
迎难而上的排头兵
为尽快设计出新产品,厂副总工程师兼矿灯车间主任丁嘉桂,在2010年春节前后的20多天里,深入到省内外各大煤矿了解矿工对产品的需求,长途跋涉到上海“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了解办理产品安全标志证书,防爆检验合格证书事宜。回厂后又不知疲倦地整理第一手设计图纸资料,一个数据一个数据地反复核对,一个参数一个参数反复计算,指导班组做好车间生产现场规范布置和安全生产,层层把关。产品走向市场后,他又不厌其烦地走访用户,做好售后服务。
勇挑重担的技术员
矿灯新产品开发不办证不能生产,不通过现场评审不能生产。而办证需要完整精确的图纸和各道工序的工艺操作规程。要通过现场评审,车间设备和现场要求也十分严格。车间将这繁重的担子压在了技术员晏裕滨的肩上。两个新产品分别由58至60个构件组成,大到灯头、灯槽、电池,小到一个螺丝,118个构件就要118张标准图纸才能办证。两个产品6道工序因型号不同需要10多个工艺操作规程。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小晏夜以继日,加班拖点,不停地赶任务。上幼儿园的儿子全交丈夫接送照顾,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中,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拿出了118张准确图纸和12000余字的工艺技术完整资料,人都累得消瘦了许多。
安全生产的模范
矿灯生产班长彭绍萍曾经两次评为集团公司劳模。在矿灯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他带领全班清理、整顿生产现场,安装生产设备,为现场评审过关洒下辛勤汗水。产品投产后他又精心组织生产,严格执行工艺规程,从材料领用到成灯组装,从新灯初充电到包装出厂,盏盏灯都把好质量关,并按时完成计划。每当开发了新用户,他总是到该矿充电房进行充电架改造,使之与新灯配套充电,一年内足迹遍及省内外煤矿,出差10多次,每次都出色完成任务。
市场开拓的闯将
新灯的营销工作是与产品办证过程同步进行的。年初厂党政领导多次向省煤炭集团和萍矿集团领导请示汇报取得支持,并到各兄弟煤矿拜访寻找销路,为产品成功走向市场打下基础。负责矿灯销售的廖武军虽然患有心脏病,为开拓市场,他不辞辛苦深入煤矿找市场。在烈焰似火的八月,他到贵州山区推销矿灯一个来回就是一个星期。他热情又周到地与用户打交道,使用户扩大到10多家,下半年他一人就卖矿灯5000多盏,占总销量的81%。
正是因为有一大批这样默默无闻工作在各个环节的优秀党员,矿灯新产品才能实现当年设计认证,当年批量生产,当年营销获利的佳绩。他们以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彩,让党徽在岗位上闪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