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科技标兵、集团公司十大首席电工技师……一连串接踵而至的荣誉,并没有让杨桥矿机电科电气主管技术员黄传武停下前行的脚步。地面车间、绞车房到八百米井下变电所和绞车房,他铿锵有力的步伐仍踏响在每一个岗位。
从一名普通的技校生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是黄传武用了整整14年的时间,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来的。1997年12月黄传武被分配到杨桥矿机电科钳工组,身体单薄、戴着眼镜很是斯文的他,没有被钳工组繁重的体力活吓跑,更多的是静下心来认真地向师傅们学习,他自费购买了《电工学》、《电气维修》等书籍,在别人休闲娱乐的时候,他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并对照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一次又一次地练习,认真总结归纳维修经验。在他刚当学徒期间,还曾闹出过误会,每当有废旧损坏部件拆卸下来,小黄总是当宝贝疙瘩一样带回来,大伙开始有些疑惑不解,以为他想私下里拿回去当废品卖钱呢。后来看见他在车间里反复拆装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在查找故障原因并琢磨改进方法。就是这样反复在干中学、学中干,让小黄练就了一身精湛的维修技术,成为该矿名副其实的机电故障诊断大夫,被提拔为机电科电气主管技术员。
在杨桥矿机电科,黄传武不仅以技术优名列前茅,还有两项一直并列第一,那就是整个科里数他的出勤最多、磨破的胶鞋最多。他每月最多休息两三天,平日里不是下井就是钻车间。为确保机器设备正常运转,他每次下井至少要步行四个多小时,光从三水平变电所到采掘三区的303变电所,就需要整整一个小时的路程,好几次胶鞋磨破了,脚底打起了血泡,可他仍坚持检查完设备才出班。每天重复着同样漫长的路线,黄传武没有一丝怨言,心里装的更多的是责任。上百台机电设备每天都在他的脑海中过滤“健康状况”,有时为了排除一个故障,他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在现场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升井后又立即查资料、找图纸,挑灯熬夜仔细琢磨,直至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才罢休。
近年来,随着煤矿在数字化、信息化上的提高,机电维修要求的技术含量更高,黄传武更是加足了马力学习,同时他注重将自己所学的技术服务矿井安全生产。2009年,他主持安装改造的副井绞车房PLC绞车变频控制系统等多个项目,因故障率低、运行平稳获得了矿领导的一致称赞。针对矿区诸多设备过于陈旧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爱动脑筋的小黄积极组织人员开展技术攻关创新活动,先后将副井腰泵房的电控和主井底液压煤斗的电力控制进行了革新改造,确保了安全运行,还为矿部节约了人力,减少了维修费用和排水电费。黄传武就是这样用永不停歇的脚步,丈量着自己志在矿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