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矿灯是矿工的眼睛,那充电房的女工就是矿灯的忠实守护者,她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矿灯,确保矿工在井下拥有光明;她们日日夜夜坚守在岗位,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后盾。近日,记者来到青山矿机电科充电房,跟随全国“三八”红旗手陈希梅和她的同事,体验了那里的工作和生活。
走进青山矿充电房,首先感觉到的是温差,室内比室外温暖,陈希梅告诉记者,在15-25摄氏度的温度中矿灯充电效果最好,所以充电房内安装了多个电子油汀。抬眼望去,是一排排整齐的矿灯架,正在充电的矿灯亮着红色、绿色的指示信号。青山矿充电房有14名职工,要负责1500多盏矿灯的管理和维护,交接班那半个小时,对女工们来说就像一场“战役”,她们要对号入座,为每位下井的矿工发放矿灯和自救器,平均每个窗口要收发近200套。长期的工作让她们对矿工很熟悉,有时不等他们开口,她们就快速拿出了对应的灯具。
记者问:“为什么一定要坚持按号领灯呢,随意发一套不行吗?”陈希梅说:“编号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代表一位矿工,如果一班工作结束时,有人未升井归还矿灯,我们可以迅速查到他的编号,及时和调度室取得联系,这是矿工安全的一道屏障。”记者又问:“矿上这么多人,你们不会把号码搞错吗?”陈希梅回答道:“不会,充电房是窗口服务单位,我们天天和他们打交道,熟悉得就像家里的兄弟姐妹,就算他们刚刚出井,脸上还是黑的,也能听声音认出来。”
在收发灯的间隙中,充电房女工要修理矿灯和矿灯架。一盏矿灯的寿命为500个循环,约合一年半的使用时间,矿灯报废后,约有60%-70%的零部件能回收利用,她们将其拆下进行组装修配,每年能为矿上节约几万元,通过修理还能提高技术水平,每年都有女工在技术比武中取得好名次。由于工作任务较重,女工们几乎把充电房当成了家,连吃饭都在里面,晚上累了也只能轮班打个盹。充电房的工作是脏和累的,室内很少见阳光,空气中漂浮着硫酸、铅等有毒气体,待久了会诱发鼻炎,对身体也有损害,可女工们仍然坚守。她们中大部分人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少的也有好几年,她们深知责任重大,明白做好了自己的工作,就是为企业发展尽了力量,于是她们选择默默付出,用爱点亮了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