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得眼花缭乱
近期,水电油气资源类公共产品调价听证会在各地密集召开,继成品油率先调价后,电价、气价等调价也“箭在弦上”。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多省市已密集展开阶梯电价听证会筹备工作。此前,水价、气价调整听证会也已举行。
◎不是公众不肯理解
水电油气等资源性公共产品与民生关系密切,其公益性如何体现和保障至关重要。制定阶梯价格是一种有效措施,但在导致资源价格成本上涨的因素里,哪些该由市民分担,哪些不是,涨多少合理,这些问题必须厘清。
水、电、油……
近期“涨声大合唱”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多省市已密集展开阶梯电价听证会筹备工作。此前,水价、气价调整的听证会也在各地举行。2月1日起长沙居民用水价格从每吨1.88元上调至2.58元;2月29日广州听证会讨论的两套水价听证方案,居民用水价格每吨分别比原标准高出0.7元和0.6元……
与国际油价走势挂钩密切的国内成品油价格,短短三个月间,连续两次上调,国内汽柴油价格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也涨至征收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随着今年国内通胀水平整体回落,酝酿多年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已经迎来了“窗口期”。但不绝于耳的改革声中,许多听证会几乎成了“涨价告知会”。
公众为何会产生这样的“误解”?华东师大教授余南平表示,水电油气等资源性公共产品与民生关系密切,其公益性如何体现和保障至关重要。制定阶梯价格是一种有效措施,但在导致资源价格成本上涨的因素里,哪些该由市民分担,哪些不是,涨多少合理,这些问题必须厘清。
经营企业因涨价而获益,但更多的涨价成本需要消费者来消化。公众关心的是,价格改革之后,企业的服务水平有多大改善?产品质量能否提升?
譬如,根据国家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水质指标由35项增加至106项,增加了71项。这一标准最迟于2012年7月1日必须实施。而从目前情况看,所有听证会对于涨价指向明确,却没有服务提升的承诺。
国内油品质量升级的步伐也明显滞后。我国轻型汽油车排放的国四标准,已于2011年7月1日开始实施,但相应的汽油标准实施时间却是2014年1月1日。这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轻型汽油车,在达到国四排放标准后,还要长时间继续使用品质较低的国三标准汽油。
专家指出,资源性产品调价,目的是优化资源消耗结构,抑制浪费,从而利国利民。但绝不是为个别行业甚至企业来牟利的。目前国内某些能源企业一边哭穷要求涨价、一边坐收巨额利润,这是公众不能接受的。
成本透明
是理解的关键
作为用油大户,成都蚂蚁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启彬认为,国内成品油价格不能一味与国际油价挂钩,“这次调价后公司每月多支出三万元油费,如果向上游转移成本,就可能引起物价整体上涨。”
“透明的成本是赢得消费者理解的关键。”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看来,发展中国家资源类公共产品价格改革要形成透明的定价机制、透明的企业成本和公平有效的补贴政策。
理顺定价机制,要让公众明白定价依据是什么,调到什么程度才恰当。调查发现,缺乏成本公开、成本监审机制,已成为一些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的主要障碍,只拿几套涨价方案让公众选择,这样的“操作”明显不利于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