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玻璃产业凝结着几代萍矿人的感情,曾是萍矿最大、最成功的转型项目。2017年9月1日,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浮法玻璃厂600T线正式启动冷修技改,至2018年2月6日成功点火烘窑,创造了萍矿历史上熔窑冷修时间最短的历史纪录。150多个日夜,从车间到班组,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无不体现出一种自强不息、奋勇争先、开拓进取的大无畏精神,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不禁由衷地赞叹:浮玻人好样的! 今天,我们特开辟“奋进浮玻”专题,深度挖掘其中的典型事迹,陆续在专题中推出,力求以客观详尽的报道, 将浮玻人身上的闪光点展示一二,以此照耀和感染我们每一个萍矿人,进一步凝聚起决胜救危求存攻坚的强大力量!
图为生产出的合格玻璃。
“切长2440 mm,切宽分别是1830 mm,厚度4.3mm,玻璃产品质量达标!”3月1日15:58,在萍矿集团浮法玻璃厂二线联合车间,当质检员用响亮的声音宣布该厂冷修复产后产出了合格品时,现场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从2017年 9月1日正式启动冷修技改以来,短短5个月时间,承载着转型发展重担的浮玻人,用勤劳和智慧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奉献之歌,顺利实现了点火复产目标,以实际行动为全国“两会”献上了一份厚礼。 深入调研 科学决策 时间倒回到2017年1月,刚刚进入新年的浮玻人心情跌入了低谷,由于熔窑已到冷修期,加上市场竞争激烈、成本居高不下、冗员过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浮法玻璃厂连年亏损,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停工停产。这对于许多长期工作在该厂的干部职工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阵痛之余,却也无可奈何。 2017年7月,萍矿集团领导班子通过深入市场调研分析、经济测算,发现随着宏观经济稳步好转,玻璃行业前景良好,盈利空间较大, 投资效益明显,且浮法玻璃厂位于华中地区,具备良好的产品区位优势和竞争力区位优势,同时还可安排400名职工就业。 经过慎重考虑和综合论证,在获得江能集团批复同意后,萍矿集团决定对浮法玻璃厂二线600吨生产线进行冷修技改。 冷修复产的消息刚一传开,首先持怀疑态度的竟然是浮玻人,“技改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萍矿本身面临困境,怎么可能筹措资金来进行?这会是真的吗?这是很多干部职工的第一反应。”该厂党委书记、厂长唐太裕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无限感慨。 在萍矿集团的强力支持下,在干部职工怀疑而又满怀期待的眼神中,该厂领导班子临危受命,毅然挑起重担。 浮玻人会永远记住这一天,9月1日,一场以转型发展为主题的追梦之路在浮玻人面前徐徐铺开。历史注定了这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硬仗,但浮玻人知道,这也是一场必须要打赢的硬仗! 开拓创新 稳步推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面对冷修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紧张和国家环保压力加码等重重困难,浮玻人没有退却,甩开膀子干了起来。 在江能集团大力支持下,萍矿集团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支持浮法玻璃厂冷修技改项目建设。该厂领导班子周密安排,积极创新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了资金紧张的压力,为工程推进铺就了道路。同时想方设法节约材料成本,在确保熔窑正常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对小炉结构及蓄热室下等部位保留,实施保护性拆除,减少耐火材料订货300多吨,节省资金达700多万元。 该厂牢固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在冷修期间投入600多万元对原有的脱硫脱硝除尘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合理优化窑内燃烧工况以及天然气的参混燃烧,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烟气达标排放。 为进一步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该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应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优化熔化、成型、退火工艺,定期清理卡脖水包,并采用了池底鼓泡和深层水包技术,投入数十万元安装和调试设备,减少燃料消耗,节能效果明显。 该厂主动对标同行业优秀企业,强化内部管理,狠抓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实行干部竞聘上岗,实行风险经营,签订责任状,层层传递压力,凝聚发展合力。同时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和整改落实,切实规范冷修作业流程,制定缜密的规章制度,做好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确保职工人身安全和高效高质完成冷修项目。 攻坚克难 激情奉献 9月正值高温酷暑,浮玻人的工作热情也和天气一样,持续升温。全厂干群严把时间节点,细分工作流程,不怕苦不怕累,主动放弃休息日,加班加点为冷修工作而奋战,各项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推进。 冷修计划刚一启动,该厂领导班子就将办公室搬到了车间,唐太裕和总工程师江锡兵、副总工程师黄海宏等紧盯现场、靠前指挥,严格把好安全质量关。干部职工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厂区车间处处是如火如荼的沸腾景致。 “我们心中都卯足了一股劲,就是绝对不能拖后腿,一定要让窑炉顺利点火,成功产出玻璃。”和气保车间班长龙江彰怀着同样的想法,许多干部职工连除夕和春节都在车间度过。联合车间班子成员和技术骨干连续多日没有回家,吃住全在厂里,晚上就裹着衣服睡在车间值班室,以便随时处理问题。联合车间一名副主任的妻子责怪他连续7天没有回家,他笑着解释:“八年才一次冷修,请你不要再责怪我哦,等生产正常了,我一定按时回家。” 玻璃生产环节众多,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不能出现任何一点差错。由于停产半年多,有的设备已无法使用,江锡兵和黄海宏带领技术人员一一进行检修、调试,有时在车间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尤其是第一块玻璃出炉的前几天更为关键,各部门和车间紧密配合,扎实推进。机关开展义务劳动,和供销部工作人员一起,从 2月22日开始,在两天半的时间内将155吨锡全部搬运至联合车间,以进行人工加锡作业。 2月24日,锡槽各区温度达到850℃左右,已满足加锡工艺要求,联合车间对加锡作业全面疏理后,于下午3时开始加锡作业。因槽压大,火焰外窜,加锡人员尽管已经进行了面部、手部防护,但仍然经受着高温炙烤,可他们没有退却,仍一如既往工作,为27日第一块玻璃的出炉做好充足的准备。 走进该厂,你会时时感受到奋进中的浮玻人那种心系企业、以厂为家的奉献精神。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复产后第一块玻璃出炉时,该厂退休、外调和内退人员也赶回来,再一次换上工作服,主动参战,只为参与和见证这重要的时刻。 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江能集团领导高度关注,党委书记、董事长曾昭和,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林绍华等多次到现场指导工作。同样时刻牵挂冷修技改工作进度的萍矿集团领导刘伏生、吴培南等,也多次来到现场,指导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萍乡市委市政府、安源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大力支持和帮扶,有力助推了项目稳步推进。 背水一战,勇者无敌,项目建设蹄疾步稳。9月1日开始拆除熔窑,2018年2月6日实现点火,2月27日产出第一块玻璃,3月1日正式产出合格品…… 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创造了萍矿历史上高质量完成熔窑冷修时间最短的历史纪录,更令人欣喜的是,此次产出的玻璃产品质量比预期的更好。 那熊熊燃烧的火焰,似浮玻人心中的激情,那缓缓移动的玻璃,散发着春天的希望。正是浮玻人的奋斗精神和坚定努力,让浮法玻璃厂的转型发展跑出了“加速度”,为萍矿集团转型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转型发展之路,是浮法玻璃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之路,也是着眼未来、立足长远的光明之路。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的浮法玻璃厂,正昂首阔步、信心满怀,努力书写着逆境中改革奋进、转型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