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5月至12月,萍矿集团“五小”活动即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活动在全公司展开,两级党委高度重视,广大职工踊跃参与,共申报“小改革、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42个,提出各类建议208条,经梳理整合为132条,其中36条建议已转化落地,在增收、节支、提质、降耗等方面效果显著,多的一项即可创效100余万元。活动共评出一、二、三等奖31个。今天,萍矿集团微信平台特推出《出彩“五小”》专栏,通过有点、有面、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集中展示“五小”活动成果,展示萍矿人的劳动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 今天为您介绍一等奖成果,请看——革新改造,使生产顽疾给降本提效让路 “改造3#锅炉受热面,一天可降低煤耗数十吨,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萍矿集团“五小”活动中,安源发电厂这一革新改造项目获得评审专家的高度好评,最终荣获一等奖。 原来,安源发电厂3#锅炉设计燃料值为1200大卡/千克,由于煤质的变化,现洗渣发热量降至600大卡/千克左右,锅炉炉内床温难以达到设计值,锅炉压火、停炉次数频繁。要使锅炉正常运行,只能搭配热值较高的煤,但成本也随之急剧增加。如何让锅炉合理、高效运行,成了该厂亟待解决的难题。 该厂运行车间联合维修车间、生产技术部,开始对锅炉结构进行仔细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要在生产成本不增加的情况下提高发热量,关键是要改变锅炉受热面的结构。于是,他们对锅炉受热面的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多方论证,召开讨论会10余次。通过对各种数据的缜密分析,加上实地验证,拿出了一套可行的改造方案。按照方案,他们首先对炉膛内与燃烧直接接触的埋管,局部浇注可塑料;对易吸热部分,采取堵管措施,减少受热面的吸热,提高炉内床温,使其可以适应更多的煤种,减少压火、停炉次数,使锅炉能够平稳运行、经济运行,同时也减少职工的劳动强度。 改造过程中,他们组织人员,自己动手,减少埋管10根,达40余米,充分降低了炉床吸热损失,床温提高20度,只需要800大卡/千克的洗渣就可正常运行,煤耗一天可减少数十吨,大幅降低了发电运行成本。 据该厂运行车间主任张学军介绍,这次锅炉受热面的改造,难点在于改造方案的制定,这既得益于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也得益于车间、部门的通力协作,最终进行了大胆尝试并取得了成功。实际改造施工只用了两天的时间,但制定方案的过程非常艰难,从数据到论证,从论证到操作,不停地讨论、分析,每一个环节都慎之又慎。现在,一个即将停产的锅炉能够正常运行了,还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成本的降低即效益的提高,这就是我们自己动手动脑创造出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