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绍德(中)和技术人员在研究工作。(杨子申 摄)
编者按:现任高坑矿生产科科长的吴绍德,对企业有着朴素的热爱之情,对工作、对技术有着契而不舍的“钉子”精神。七年前,吴绍德受命于“危难之时”,七年来他始终在做着一件事情,那就是为矿井“找煤”,为企业的生存努力。我们太需要吴绍德这样的人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坑矿特殊科技劳模吴绍德改变了一个矿井的命运。
“在高坑矿无煤可挖的时候,是像吴绍德这样的科技工作者挺身而出,高坑矿才能继续挖煤,才能扭亏为赢,才有可持续发展。”
——萍矿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彭志祥
“用‘敬业’、‘吃苦’形容吴绍德,一点都不过分!这是对高坑矿有真感情的人!”
——高坑矿矿长王文华
“与吴绍德共事29年,我敢说全矿认识他的人没有一个不叫好!”
——吴绍德的第一副手
2008年,吴绍德被高坑矿授予“特殊贡献科技人才”称号,这是高坑矿建矿60多年以来首次授予此项称号。这样一个矿山特殊人才是怎样炼成的呢?
时势造英雄
高坑矿曾是“江南第一大矿”,原煤年产量最高达150多万吨,具有60多年开采历史。随着矿井资源的逐步枯竭,2000年,高坑矿成为萍矿第一个破产重组企业,2001年,全年原煤产量只有14万吨。“江南第一大矿”一时间成了负债大矿,而且没有接替工作面、没有接替盘区。
此时,38岁的生产科技术人员吴绍德在该矿已经呆了20年了,陪着高坑矿从鼎盛时期到逐渐衰落一路走来,他对矿山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为了生存,当年5月,他还是随大流转到了萍乡浮法玻璃二厂。他每天都要坐公交车去上班,待遇比在矿上多了四五百元,厂里的工作环境也比矿上好些。吴绍德是个踏实的人,他默默地适应新的工作。这一干就是两年半。
高坑矿破产重组后,流失了大量生产和技术骨干。矿山还是要发展。2003年底,矿领导找到吴绍德,希望他能回来,让他挑大梁任生产科副科长,并保证了一定的待遇。吴绍德在厂子里干得也不错,但他始终觉得自己不能学以致用,有些可惜,于是他爽快地答应下来。
这次回来,是吴绍德的一次蜕变。经历了跌宕起伏,他心里更珍惜这份对口的工作。担任生产科副科长,也是对自己的挑战,他深切地感受到肩头的责任并用尽全力把它扛起来。他的工作由被动改为主动,由做完份内的事改为主动找煤。为了找到更多的煤,他收集了所有的资料,一心扑在分析上,一天除了睡觉基本都在单位上。在他的带领下,技术上有了一些突破,该矿采用缩小工作面的方法,形势终于有了一些好转。
2006年,好转的迹象又变得越发微弱,矿上一下子内退了300名职工,这让刚任矿长的王文华心里很不是滋味。吴绍德和他的副手找到了矿长,王文华以为他们也是来提内退的事,毕竟按规定他们是可以内退的,没等两人开口,自己先拍起了桌子。没想到,两人却是来汇报工作的,并且非常地仔细认真。王文华回想起这些来,不由地感慨:这真是对企业有真感情的人。
在这样的压力下,这个团队逆势而上,相继开发出308、4300、400等盘区,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吴绍德也因此出了名。有了名气自然就会有人来挖这种科技骨干,一家大公司在贵州新建矿井,让他过去当副总,月薪可观,可以预付5个月工资,还可以配备工作用车,解决其妻子的工作问题。然而吴绍德放不下陪他成长的高坑矿:企业就是他的家,领导、同事是他的知音、亲人。
技术就是生产力,矿上也格外地重视科技人才,倾尽全力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肯定和关心。“作了贡献的人不能吃亏,没做事的人不能占便宜。”王文华多次强调,这种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实践出真知
吴绍德的本事到底来自哪里?记者与他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记者:308、4300、400等盘区的煤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请问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吴绍德:拿308采区来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早在2005年我们就开始有这方面的研究。首先是分析资料,把近20年甚至30年的资料图纸都找出来,并参照安源等相邻资源地开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实际摸清了高安逆掩断层分布规律,这才把它拿下。
记者:您在当中做了一些什么工作,是怎么摸清这个高安逆掩断层分布规律的?
吴绍德:我也没做什么特别的,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无非就是多做剖面线,搞不清状况了就下井去看看。
记者:您日常的工作都做些什么?
吴绍德:有事的时候就下井,要么在办公室分析资料,听井下人员汇报情况。
记者:您工作有什么心得?
吴绍德:主要是吃苦、细心。在实践中慢慢积累,慢慢摸索。比如要经常下井,把施工后巷子的棚帮打开,查看工程进度,查看地质特征。我们的工作主要是要判断好层位、判断好断层。像逆断层很难判断,就需要格外细心,要综合扫边槽、煤层结构、顶底板、岩性综合分析,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记者:您怎样看待自己的工作?
吴绍德:我热爱我的工作,更懂得珍惜,我想尽我所能把工作所给予我的满足反馈给企业以效益。
与其共事29年的同事黎勇佩服地说:“吴绍德就是勤奋好学,吃得苦,肯钻研,会做人,会带兵。”黎勇告诉记者,吴绍德自2006年起就没有休息日,几乎每天都上班,不分昼夜,晚上最早也要十点才走。一天下三四次井,经常凌晨一两点也要下井,甚至通宵工作,第二天继续上班,过年也没休息几天,从来都不会找借口推辞工作。黎勇说,吴绍德对业务肯钻研,经常组织讨论业务,经常深入现场手把手教同事,从不保留。
近年来,高坑矿通过技术攻关,在四水平砚子槽、四水平西翼及以下增加储量上百万吨。吴绍德由于表现突出,连续3年被集团公司授予劳模、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