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本站搜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1
  • 2
  • 3
  • 4
  • 5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集团要闻>>
  共有 3528 位读者读过此文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特殊科技劳模是怎样炼成的

  发表日期:2010年10月22日      作者:胡婷     【编辑录入:xhyyysl


吴绍德(中)和技术人员在研究工作。(杨子申 摄)

  编者按:现任高坑矿生产科科长的吴绍德,对企业有着朴素的热爱之情,对工作、对技术有着契而不舍的“钉子”精神。七年前,吴绍德受命于“危难之时”,七年来他始终在做着一件事情,那就是为矿井“找煤”,为企业的生存努力。我们太需要吴绍德这样的人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坑矿特殊科技劳模吴绍德改变了一个矿井的命运。

  “在高坑矿无煤可挖的时候,是像吴绍德这样的科技工作者挺身而出,高坑矿才能继续挖煤,才能扭亏为赢,才有可持续发展。”

  ——萍矿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彭志祥

  “用‘敬业’、‘吃苦’形容吴绍德,一点都不过分!这是对高坑矿有真感情的人!”

  ——高坑矿矿长王文华

  “与吴绍德共事29年,我敢说全矿认识他的人没有一个不叫好!”

  ——吴绍德的第一副手

  2008年,吴绍德被高坑矿授予“特殊贡献科技人才”称号,这是高坑矿建矿60多年以来首次授予此项称号。这样一个矿山特殊人才是怎样炼成的呢?

时势造英雄

  高坑矿曾是“江南第一大矿”,原煤年产量最高达150多万吨,具有60多年开采历史。随着矿井资源的逐步枯竭,2000年,高坑矿成为萍矿第一个破产重组企业,2001年,全年原煤产量只有14万吨。“江南第一大矿”一时间成了负债大矿,而且没有接替工作面、没有接替盘区。

  此时,38岁的生产科技术人员吴绍德在该矿已经呆了20年了,陪着高坑矿从鼎盛时期到逐渐衰落一路走来,他对矿山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为了生存,当年5月,他还是随大流转到了萍乡浮法玻璃二厂。他每天都要坐公交车去上班,待遇比在矿上多了四五百元,厂里的工作环境也比矿上好些。吴绍德是个踏实的人,他默默地适应新的工作。这一干就是两年半。

  高坑矿破产重组后,流失了大量生产和技术骨干。矿山还是要发展。2003年底,矿领导找到吴绍德,希望他能回来,让他挑大梁任生产科副科长,并保证了一定的待遇。吴绍德在厂子里干得也不错,但他始终觉得自己不能学以致用,有些可惜,于是他爽快地答应下来。

  这次回来,是吴绍德的一次蜕变。经历了跌宕起伏,他心里更珍惜这份对口的工作。担任生产科副科长,也是对自己的挑战,他深切地感受到肩头的责任并用尽全力把它扛起来。他的工作由被动改为主动,由做完份内的事改为主动找煤。为了找到更多的煤,他收集了所有的资料,一心扑在分析上,一天除了睡觉基本都在单位上。在他的带领下,技术上有了一些突破,该矿采用缩小工作面的方法,形势终于有了一些好转。

  2006年,好转的迹象又变得越发微弱,矿上一下子内退了300名职工,这让刚任矿长的王文华心里很不是滋味。吴绍德和他的副手找到了矿长,王文华以为他们也是来提内退的事,毕竟按规定他们是可以内退的,没等两人开口,自己先拍起了桌子。没想到,两人却是来汇报工作的,并且非常地仔细认真。王文华回想起这些来,不由地感慨:这真是对企业有真感情的人。

  在这样的压力下,这个团队逆势而上,相继开发出308、4300、400等盘区,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吴绍德也因此出了名。有了名气自然就会有人来挖这种科技骨干,一家大公司在贵州新建矿井,让他过去当副总,月薪可观,可以预付5个月工资,还可以配备工作用车,解决其妻子的工作问题。然而吴绍德放不下陪他成长的高坑矿:企业就是他的家,领导、同事是他的知音、亲人。

  技术就是生产力,矿上也格外地重视科技人才,倾尽全力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肯定和关心。“作了贡献的人不能吃亏,没做事的人不能占便宜。”王文华多次强调,这种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实践出真知

  吴绍德的本事到底来自哪里?记者与他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记者:308、4300、400等盘区的煤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请问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吴绍德:拿308采区来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早在2005年我们就开始有这方面的研究。首先是分析资料,把近20年甚至30年的资料图纸都找出来,并参照安源等相邻资源地开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实际摸清了高安逆掩断层分布规律,这才把它拿下。

  记者:您在当中做了一些什么工作,是怎么摸清这个高安逆掩断层分布规律的?

  吴绍德:我也没做什么特别的,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无非就是多做剖面线,搞不清状况了就下井去看看。

  记者:您日常的工作都做些什么?

  吴绍德:有事的时候就下井,要么在办公室分析资料,听井下人员汇报情况。

  记者:您工作有什么心得?

  吴绍德:主要是吃苦、细心。在实践中慢慢积累,慢慢摸索。比如要经常下井,把施工后巷子的棚帮打开,查看工程进度,查看地质特征。我们的工作主要是要判断好层位、判断好断层。像逆断层很难判断,就需要格外细心,要综合扫边槽、煤层结构、顶底板、岩性综合分析,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记者:您怎样看待自己的工作?

  吴绍德:我热爱我的工作,更懂得珍惜,我想尽我所能把工作所给予我的满足反馈给企业以效益。

  与其共事29年的同事黎勇佩服地说:“吴绍德就是勤奋好学,吃得苦,肯钻研,会做人,会带兵。”黎勇告诉记者,吴绍德自2006年起就没有休息日,几乎每天都上班,不分昼夜,晚上最早也要十点才走。一天下三四次井,经常凌晨一两点也要下井,甚至通宵工作,第二天继续上班,过年也没休息几天,从来都不会找借口推辞工作。黎勇说,吴绍德对业务肯钻研,经常组织讨论业务,经常深入现场手把手教同事,从不保留。

  近年来,高坑矿通过技术攻关,在四水平砚子槽、四水平西翼及以下增加储量上百万吨。吴绍德由于表现突出,连续3年被集团公司授予劳模、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上一篇:集团公司团委组织矿工子女送安全信到基层区科
下一篇:影响我一生的书——集团公司职工读书演讲比赛侧记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萍乡矿业集团公司组织结构[322721]
 · 萍乡矿业集团公司简介[294114]
 · 集团公司领导班子[274470]
 · 工程监理[249745]
 
 相关文章:
 · 祝贺!王光明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揭牌[35]
 · 省总工会劳模协会会长林玉华一行到安源管道公司看望慰问省劳模肖忠[586]
 · 劳模本色丨“85后”劳模尹卓:青春在销售一线绽放光彩[623]
 · 劳模本色丨王毅:立足“细实精”拼出“新气象”[696]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我要报警
Copyright © 2001-2016 pxco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6003507号
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宣传部制作
E-mail:pkxcbgj@163.com Tel:0799-658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