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去年5月至12月,萍矿集团“五小”活动即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活动在全公司展开,两级党委高度重视,广大职工踊跃参与,共申报“小改革、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42个,提出各类建议208条,经梳理整合为132条,其中36条建议已转化落地,在增收、节支、提质、降耗等方面效果显著,多的一项即可创效100余万元。活动共评出一、二、三等奖32个。萍矿集团微信平台特推出《出彩“五小”》专栏,通过有点、有面、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集中展示“五小”活动成果,展示萍矿人的劳动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 今天为您介绍二等奖成果,请看——“小革新”带来“大实惠” “氢气作为玻璃生产工艺重要的一种保护气体,稳定性对玻璃质量和产量至关重要。我们车间氢站就是用来制造这种保护气体的岗位,所以提出了一个小革新:氢站汽化器改造。”浮法玻璃厂气保车间技术员刘洪波介绍参加“五小”活动的初衷。 氢站汽化器的作用是将液氨加热,为氨分解制氢提供足够的气氨。改造前,该厂氢站汽化器靠气保循环水(水温25℃左右)和锅炉房蒸汽混合加热,受环境温度和蒸汽压力波动影响,气氨压力也不稳定,特别是蒸汽压力不足或断供时,又必须采取用循环水对中间储罐喷淋的方法提高气氨压力。这样既浪费水资源,分解气压力流量也不稳定,直接影响玻璃产品质量。 该厂领导看到这种情况,要求气保车间拿出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气保车间随后召开专项攻关小组会,决定由技术员刘洪波、欧阳文萍带领钳工班长、技术骨干对汽化器和供水管路进行实地勘察,提出改造方案。 大家迅速行动,经过多次现场勘测、细心观察,他们开动脑筋,缜密分析,最后决定从循环泵房联合循环水回水(水温43℃)管路上接一路水管,把水引到氢站汽化器进口循环加热,又从汽化器出口把冷却后的水回收至联合水池。 “改造之后,由于联合循环水回水(水温43℃)属于恒温,非常符合液氨汽化温度,不需要蒸汽加热和对中间储罐喷淋就能使分解气的压力流量非常稳定,且不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大大提高了玻璃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另外通过循环水和液氨热量互换,又降低了部分联合水池的温度,减轻了泵房冷却塔的负担,且每年可节约水资源5000吨以上,小革新带来了大实惠。”刘洪波非常高兴地说。